下载此文档

清代名医徐灵胎《洄溪道情》的儒道文化.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清代名医徐灵胎《洄溪道情》的儒道文化钟微杨奕望(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摘要]清代名医徐灵胎对传统曲艺颇有研究,五十余岁创作《洄溪道情》,共三十九首。选题广泛,除古来多有的醒世游闲之作,还增添讽谏时事、悼亡亲友、恭贺赠送、游览书画等大量内容。徐氏溯本寻源、考订古调,令道情曲词相合、雅俗共赏。《洄溪道情》包含丰富的道家、儒家思想,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值得进一步探究。[关键词]道情;《洄溪道情》;徐灵胎;儒道文化;中医药文化徐灵胎(1693"--1771年),名大椿,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作为名医的徐灵胎对于音律曲谱,尤其是“道情”这一种传统道家曲艺形式情有独钟。他认为近日道情失传,实在可惜;时俗曲调庸浊,难得道情古音以飨知音,于是广求道情真意,如徐氏自序“半为警世之谈,半写闲游之乐,总不离于见道者之语”?1。道情的写作初衷旨为娱亲,因徐灵胎老母年迈孤独、双目难明,五十开外的他特地找来童子两名,命其练习唱曲来为家慈消遣愁闷。《赠陈圣泉先生》讲得清楚:“我曾为娱我哀亲,谱得周乐唐诗入管弦”【l¨。同时,徐灵胎《洄溪道情》之“道”,又不局限于道家或道教的“道”,而是儒家之道与道家之道的结合,实为半儒半道之作乜3。入不乏品味民间百态,出则悠然感怀逍遥自在,胸怀广阔委实难得。不论经史水利抑或音律武术,徐灵胎皆有所成,尤精擅医术。其医学成就正是建立深厚的文化素养之上,可以说他卓越的医学成就与其深厚的文学素养是相辅相成的¨1。徐灵胎年过半百谱作《洄溪道情》,总共39首,收录于《洄溪草堂集》。题材广泛新颖,除了古来多有叙写的醒世游闲之作,还增添讽谏时事、悼亡亲友、恭贺赠送、游览书画等大量内容,皆以道情形式加以表达,富含儒道文化,可谓难得之创举。+[基金项目]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上海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史”规划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一一中医史学(国中医药人教发[2012]32号)[作者简介]钟微,女,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邮编:201203);杨奕望(通讯作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工作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邮编:201203)。,在家人多病、相继离世后致力学医,勤奋苦读,阅书千卷,考据经源,摒弃门户束缚,终成一代名医。自古良医难求,徐灵胎对于当世庸医治病无章的现象深恶痛绝。《洄溪道情》之先,徐氏已著《医贯砭》一卷,痛斥时医因世故而不顾肩负的医者使命,甚至自知错误也未受到病家追究的畸形现象,认为好比“盗之害有尽,赏盗之害无尽”H1。《洄溪道情》之中《行医叹》,对不学无术却贸然行医的狂妄之徒进行了更有力的抨击哺3。“不读方书半卷,只记药味几枚,无论臌膈风劳,伤寒疟痢,一般的望闻问切、说是谈非。要入世投机,只打听近日时医,惯用的是何方何味,试一试偶然得效,倒觉得稀奇,试得不灵,更弄得无主意。若还死了,只说道药不错,病难医。绝多少单男独女,送多少高年父母,折多少壮岁夫妻。不但分毫无罪,还要药本酬仪,问你居心何忍!王法虽不及,天理实难欺”n¨。文辞形象描述徐氏所见所闻,贴近生活,词句铿然有力,给世人以当头棒喝。或许,徐灵胎想象如方外高人一般,借此敲醒痴妄世人,希望他们明白医者不应投机贪利,正所谓“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清代名医徐灵胎《洄溪道情》的儒道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xmckate6
  • 文件大小151 KB
  • 时间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