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羲之 频有哀祸贴 、孔侍中帖、 忧悬三帖考释图文.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羲之 频有哀祸贴 、孔侍中帖、 忧悬三帖考释图文
王羲之 频有哀祸贴 、孔侍中帖、 忧悬三帖考释图文
一、频有哀祸贴
频有哀祸贴 、孔侍中帖、 忧悬三帖考释图文(参考本博单字放大贴)" name="image_op会位于日本东京都目黑区,也称尊经阁文库,主要收藏中日两国的古文书和古代工艺美术品。


二、孔侍中帖
频有哀祸贴 、孔侍中帖、 忧悬三帖考释图文(参考本博单字放大贴)" name="image_operate_48951422867240609" alt="王羲之 频有哀祸贴 、孔侍中帖、 忧悬三帖考释图文(参考本博单字放大贴)" src="" width="690" height="820">频有哀祸贴 、孔侍中帖、 忧悬三帖考释图文(参考本博单字放大贴)" name="image_operate_4151422867239531" alt="王羲之 频有哀祸贴 、孔侍中帖、 忧悬三帖考释图文(参考本博单字放大贴)" src="" width="690" height="1304" action-data="" action-type="show-slide"> 王羲之行书,《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二帖连为一纸。纸本,×。字幅中央纸缝处钤有“延历敕定”朱文印记三方。《孔侍中帖》原为手卷,1941年(日本昭和十六年)改为轴装。
《法书要录》载褚遂良《右军书目》“行书都五十八卷”第十四卷中著录。
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二谢·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频有哀祸·孔侍中帖》在活泼的行书笔意中带有凝重之感。在章法结体上又显示出欹侧取妍的艺术效果。
原文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①:且因孔侍中信书②,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③。[3]
注释
①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九月十七日”,王祥北《〈孔侍中帖〉书写时间考》考证为公元334年(东晋晋咸和九年),王羲之年32岁。
②且因孔侍中信书:“孔侍中”,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刘涛在《中国书法全集》第19卷分别考证“或以为孔愉”,但同时认为孔愉任侍中一职时,王羲之年龄只二十余岁;王祥北《〈孔侍中帖〉书写时间考》进而考证“孔侍中”为孔愉的从子孔坦。
③领军:容庚在《王羲之及其墨迹》考证为是王羲之的从弟,中书令、领将军王洽。
结体
“欹侧”是王体行书最典型的特点,唐太宗李世民所言:“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左欹、右侧、上欹下侧和左欹右侧局部是斜的,但整个字又是正的,……《孔侍中帖》,第一个“九”字,只有两笔,下端已是左低右高,再加上一点斜势,表现出欹侧欲飞的神态。第二行的“孔”字,左半向右倾斜,右面的竖弯钩也似乎在向右倒,但下部的拐弯平而有力,使这一笔起了墙壁的作用,顶住了左旁右倒的力量,表现出“似欹反正”的特色。
章法
《孔侍中帖》行动线趋向平稳,与《姨母帖》相似,但各段动线吻合,“孔侍”两处错位较大的断点,成为流畅的节奏中有力的顿挫,使平稳中有生动之致。 
布白

《孔侍中帖》局部书法作品中,如能分黑布白运用得宜,则可明亮通气,无笔墨处亦成画境。王羲之尺牍作品,既没有大块密集的黑点画,也没有大块虚起的空白处,总是虚实相混,疏密匀停,静中有动,但动势不大;动中有静,但静而不僵,舒缓自若,清新隽逸,是一种最美的布白形式。而清笪重光《书筏》分空白为两类:“匡廓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匀称。”
匡廓之白如《平安帖》的“当、复、悉”字,《何如帖》的“赖”结体中的“口”,生成较大的空间,与其它繁重的笔画,相映成趣。《丧乱帖》中的“毒、甚、心、纸”字,匡廓之白,如近于圆规的使转,别成一境界。
散乱之白如《二谢帖》的“再拜”、“所送议”字,《孔侍中帖》的“问”字,《丧乱帖》的“何言”字,散乱之白,无完整的匡廓,使黑白的布置,可以不齐而齐,如夜深初静,风烛摇曳未定,令人难以捉摸。[5]
行气
《孔侍中帖》六行,主要为行书,其中有的字规矩若楷,有些字纵肆如草,间集一起,却和谐一体,绝无格生之感。“九月”起始,扩大,“十七日”收敛,但以浓重而与前两字映衬和谐。“报”字用笔虽然粗重,但左敛

王羲之 频有哀祸贴 、孔侍中帖、 忧悬三帖考释图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熙凤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