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1页
第一页,共32页。
第2页/共31页
第二页,共32页。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的形成
二、制度发展
第16页/共31页
第十六页,共32页。
【合作探究——何谓责任内阁制】
案例一:“48小时首相”
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的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
探究一:当国王和首相出现矛盾,内阁如何应对?
案例二:“最年轻的英国首相”
1782年秋,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
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
探究二: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当议会与内阁出现矛盾时,有几种解决方案?
首相率全体阁员集体辞职。
原则一: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原则二: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
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
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第17页/共31页
第十七页,共32页。
议会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首相
对议会负责
内阁
组织内阁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对议会集体负责
国王
形式任命
统而不治
掌握国家大权
监督内阁
国家权力中心
第18页/共31页
第十八页,共32页。
④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②国王----国家元首,扮演仪式的角色, 统而不治,形式上任命内阁,任命上院贵族。
①基础----代议制;核心----责任内阁制。
③首相----多数党领袖,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 最高行政长官。
(1)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各是什么?
(2)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地位如何?
(3)首相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权力,地位如何?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知识抢答——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第19页/共31页
第十九页,共32页。
1、以代议制为基础;
2、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3、国王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4、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权力中心在议会。
5、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
第20页/共31页
第二十页,共32页。
三、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
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革命。议会成为各个集团不满情绪的宣泄口,从而化解了积怨与仇恨。英国政治家们审时度势,推行了一系列渐进式的改革,避免了内战与革命对国家秩序的威胁。
第21页/共31页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或一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自己最后的控制权。”代议制原理的核心是回答人民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其理论逻辑是,人民只有通过选举代表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代议制即议会民主制。议会由选举产生,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无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共和制下的行政机构,都必须遵从立法,依法而治。
代议制在近代资产阶级中逐渐确立,较之于封建专制是进步的。他也是对古代直接民主制的继承与发展。
第22页/共31页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一)、议会改革的背景:
①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②普通人生活水平提高推动政治民主化发展;
③旧法律规定了议员必须拥有大量地产;
④有些旧选区已无人居住而新兴工业区分配的议席却很少。
第23页/共31页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1、1832年,第一次议会选举制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2、19世纪后半期第二、第三次议会改革---成年男性获得普选权。
3、20世纪初,平民议员在下院中超过了半数---政治民主化重大里程碑。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妇女获得选举权。
(二)英国民主化的进程:
结论:具有英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制度逐步发展,它排除了革命一瞬间的大动荡,以渐进长期改革的过程完成社会民主的和平转型,为美、法、德等后起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提供了范本。
第24页/共31页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材料一: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
英国制创新定稿特蕾莎梅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