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全家福照片上写的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喜,尤其是有了孙子之后。但我认为那样的时间很短暂,假设他们能活到今日,我们做儿女的必将让他们享尽人间的快乐。
我的姐姐当时还很年轻,即使今日从照片上看,大姐也是特别美丽的,照片上的人只有大姐微微带着笑容。我想当时大姐身居京城,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吧,所以她知道在镜头前怎样呈现自己的身姿和笑脸。
在我的身后是年龄大我五岁的二哥,他当时大约十二、三岁吧,显得那么成熟和自信,用翩翩少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只是我的老成的二哥在以后的岁月中,像一匹用完了力气的老马,被生活的重担压得疲倦不堪,年纪轻轻就疾病缠身,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以致五十二岁就离世而去,至今已经十五个寒暑,真的使人感到惋惜,他假设活着的话今年也不过才六十七岁。










照片上最小的怯怯的男孩就是我,那时大约七、八岁吧。那是我第一次照相,从没有见过照相机是什么样子,当大家站好队,等着摄影师按动快门时,我就已经惊慌的摆好了姿态。我所说的姿态只不过是睁大了双眼,紧紧地盯住前面的什么也看不到的强光,因为当摄影师翻开前面的灯光时,那剧烈的灯光把我的眼睛刺激的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前面一片强光,所以,我在灯光翻开的一瞬间就睁大了双眼,一动也不敢动。等到摄影师按动快门时,我的眼睛已经瞪得流出了眼泪。
看我身上穿的撅起前襟的棉袄,是在那个年头人人都经常穿的时装。用那时时髦的话来说,那叫航线棉袄,就是在黑色的棉袄面上,缝出一趟趟的线来。假如我没记错的话,那线似乎还是白线,只是时间长了,缝上去的白线也变成了黑色,看不出原来的印记了,棉裤也是如此。当时讲究的人家,要在这种棉衣的外面,再罩上单衣,就很美观时髦了。而我可能是由于年龄太小或家庭条件不是太好,所以就不罩单衣了。我想今日的孩子要是看到这样的时装,或许会笑掉了大牙,是打死也不会穿的。在照片上,可以隐隐隐约看到我的棉袄大襟上微微的泛起白光,那是我天长日久抹上去的油污或鼻涕的杰作。在我六十多年的人生中,这样的棉衣母亲不知给我做过多少件,就是这样一件又一件的粗布棉衣伴我度过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的严冬,暖和了我整个人生。在我结婚前,母亲还给我做了一件当时称作是套面的棉衣,就是不把线缝在外面,而是在缝线的棉衣外面再套上一层布面,比缝线的显得美观多了。为了母亲的纪念,这件棉衣我始终留到四十多岁,虽然再也不用穿这样的棉衣了,各种美观管用暖和灵巧的棉衣尽够我穿的了,但我始终舍不得丢掉,此时此刻这件棉衣却再也找不到了,不知弄到哪里去了。有时想起来,就感到惋惜和懊悔。










很感谢大姐当年的提议,让我们今日还能看到当年的影像。这张照片是我的大姐夫细心保存下来的。那一年,我和妻子去北京大姐家做客,在大姐夫的影集中发觉了这张照片。我惊异大姐夫保藏和保存旧物的本事和他那份精细和耐性:在他的相册中,摆满了50多年前的旧相片,相册也是50多年前的老相册,其中就有这一张全家照。看到这张全家照,我感慨万千,和大姐夫索要,看得出来,姐夫很迟疑,对这张照片他也同样爱如珍宝。我承诺回绥化翻拍后再还给他,大姐再从旁讲情,我才得到了这张宝贵的全家照。
〔其次张全家照〕
这是一张比拟全的全家福,也是大姐从北京回来探亲时照的。前排左起:母亲李雷氏、侄女李越龄、父亲李念增;后排左起:大姐李国英、嫂子李桂芳、大侄子李建军、大哥李国振、二哥李国生、我——李果子。
这一张全家照距此时此刻年头近一些,但也有40多年了吧。那时大哥已经结婚,从甘河林业文工团回到了绥化,并有了我的大侄女和大侄子,我的二侄子还没有诞生,我和二哥还没有结婚。这张照片是名副其实的全家照,全家一个都不缺:父母二老在前排就坐,母亲的脸上微微有了笑容,父亲也显得平和沉静,也许二老稍稍从哀思中摆脱出来,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憧憬。我的大侄女大约五、六岁,略显惊慌的站在爷爷奶

全家福照片上写的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平平库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2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