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尼采
旅游学院 B2班会展经济与管理(2+2) 汪洋 10348078
一
先不谈尼采,先谈这个滑稽的作业题目——《我与……相遇》。
报道说,北大近年来学生素质每况愈下,原因之一就是北大新生往往都是在考场上是如鱼得水的,都很会捕获“标准答案”,但对“标准”以外的东西却越来越陌生。毕竟,人文不是科学,有时在当时大家都认为错的“答案”,才是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如果不是在通向认识的道路上有如此多的羞辱要被克服,那么认识的吸引力就微不足道了。”*1 我们的“天之骄子”恐怕是体会不到这其中的吸引力的——他们太符合我们的价值判断,他们太“高贵”,他们哪有如此多的“羞辱”。
作品不是产品,文章应该是以作者而不是以读者为本位的,是记录作者思想而不是迎合读者胃口的工具。像诸如“文化领袖”郭沫若那样善于投其所好之辈,到头来也只会被历史所唾弃。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我在大学里与《我与……相遇》这个题目相遇会产生“喜剧效果”——好比一个人在高中时嫖妓被传染了梅毒,这已经够可笑的了,好不容易治好了毕业了,结果大学又要再“被传染”一次。其实说应试教育是思想力和创造力的“梅毒”是客气的。既然您已经为我们想好了半命题作文题目,还规定了省略号里应填的内容,那您就自己写好了,何必还对我们的想法感兴趣呢?
毕竟真正独立的思想,是只有作者才有命名权的。
读尼采,很吃力。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太懂了。但只读能读懂的东西的人是不会进步的。正如真主不会平白无故与你“相遇”,真主是需要你不远千里到麦加朝圣的。大师的思想,也是不会随随便便和你“相遇”的,而是需要我们苦苦追求和思索的。“遇”?我是永远也遇不到尼采的,我能做的该做的只有虔诚地去朝圣,去朝圣这位创造了世纪转折点的大师和他的“超人哲学”。
当然,至于那热衷于实现白日梦的孔老二,以及老庄等没有前途的颓废青年,我是不待见与他们“遇”的,即便他们有诚意地集体诈尸来找我要签名,我也不屑。
二
既然不是高考作文,就要继续跑题。
崇拜尼采,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鄙视尼采鄙视的伦理道德,挑明了,就是鄙视您的专业——《伦理学》。
我们尊敬王硕老师,给予她的声波进入我们耳蜗的机会,是因为王老师备课很认真,教学有激情,这一点可以成为很多中大老师的楷模。但即便是看在王老师的面子上,我们,至少是我,也绝不会把您推崇的《伦理学》放在眼里。斯文地说,哲学是伟大的,它让我们活得明白了许多,但伦理学想让我们明白的东西却似乎很站不住脚,不切实际。发自肺腑地说,哲学那么牛B,但它的小弟伦理学却狗屁不是!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日本打过来了。学好语文可以让我们激情洋溢的文章,激励国人抗战的斗志;学好数学可以让我们严谨准确地把握战局,制定战术;学好英语可以让我们去外国寻求更多的国际援助;学好政治可以让我们制定最合适时局的政治体制,调动最广大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学好历史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学好地理更可以让我崇拜的彪哥打出平行关那样的经典战役;学好物理能带来了原子弹;学好化学更是武装了人民;学好生物也能更好地治疗伤员;就连学好哲学也能让我们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
那么,伦理学呢???
小日本凶神恶煞,跟你讲伦理?全国人民“狼奔豕突”,听你讲伦理?毕竟,结束二战这场浩劫的是两个去广岛和长崎溜达的美国“小男孩儿”和“胖子”
大学思政论文:朝圣尼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