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原文)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根本才能,和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语文教育应该而且可以造就的价值观,进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根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开展语言才能的同时,开展思维才能,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展探究性学习,在理论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才能,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兴趣的熏陶,开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详细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根本才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展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开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
二、阶段目的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和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根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那么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构造。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标准、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腔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妙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和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慨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欢图书,保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语文课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