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后赤壁赋.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
省扬高中 杨德林
学习目的:
1、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
2、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和《前赤壁赋》联络,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苏轼因作诗挖苦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四 1、听课文朗读并正音:
皋gāo   坂bǎn   鲈lú   巉chán   栖qī   鹘hú   划huà   悄qiǎo   凛lǐn      裳cháng   缟gǎo    戛jiá     
翩piān  跹xiān       揖yī      俛fǔ
2文言知识 
(一)解释以下古今异义词 
1、反而登舟. 1、反而:古义:反,通“返”;而,连词,表承接。今义: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
2、予乃摄衣而上。(摄:古义:拽拉,提起;今义:汲取,保养)
(二)词类活用 
1、顾而乐之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2、掠予舟而西也 (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
3、横江东来 (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三)一词多义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望,看 )顾安所得酒乎?( 但是 )
四顾寂寥( 看,望 )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回头 )
(四)兼词
归而谋诸妇:诸,之于(兼词)
补充:诸,之乎(句尾) 焉 ,于之、于此 盍,何不 叵,不可
五、课文分析:
(一)分析第一、二自然段:
1、温故知新 前赤壁赋
时间:七月既望
地点:黄州赤壁
风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心情:乐—-悲-—乐
2、在《后赤壁赋》中,作者起笔不写赤壁之游,而是先写了什么?
夜游黄泥坂
3、夜游黄泥坂,作者心情如何呢?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乐
4、那么乐从何来?
①美景
终究是什么样的美景令诗人“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让学生翻译并用一段文字描绘一下这四句所写之景。
白描式的写景语言,质朴清新,语淡而意丰。寥寥十六字,便逼真地写出了初冬月夜风光之清朗,环境之清空,静谧宁馨的气氛,衬托出主客浓重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②友人凑趣(举网得鱼)
③妇助雅兴(藏酒待不时之需)
 良宵、美酒、贵宾、佳肴
5、小结: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同时描绘了黄泥坂一点的冬夜之景。接着,通过主、客、妇三方的对话,写良宵、美酒、贵宾、佳肴四美已具,因此,夜游赤壁的兴致更高了。时隔三个月,故地重游,作者又会有一番怎样的感慨呢,下节课再继续。
六、鉴赏讨论:(解决学生问题)
(一)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答复:
1、作者来到赤壁首先进入诗人一行视线的是怎样的风光?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这是一幅怎样的风光?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
3、风光有什么特点?清冷峭拔
4、那大家回忆一下,在《前赤壁赋》中,作者所描绘的风光又是怎样的

后赤壁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keck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