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终末消毒方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8页
基本概念
1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8页
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8页
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
装备要求
承担疫源地消毒任务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条件配备消毒工具和防护用品,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毒剂。
(1)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机动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8页
(2)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镜、口罩、防鼠疫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手电筒、皮卷尺、雨衣、长柄毛刷、装工作衣的布袋(30cm×30cm×40cm)、肥皂盒、皮肤消毒盒(瓶)。
(3)消毒剂:储备一定量的消毒剂并与有关厂家建立联系,确保处理突发疫情的需要。常用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8页
疫点的随时消毒
1)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三分开”是指:①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②分饮食;③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是指: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②消毒生活用具;③消毒双手;④消毒衣服、被单;⑤消毒患者居室;⑥消毒生活污水、污物。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8页
(3)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对脱掉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用过氧乙酸或含氯制剂时,须戴防护眼镜。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8页
4)仔细了解病员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5)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6)测量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估算需消毒的污水量。
7)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8页
8)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9)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应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0)如系肠道传染病,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消毒。
11)对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消毒。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8页
12)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浸泡或擦拭消毒。 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作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次~3次。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13)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4)对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进行人员卫生处理。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8页
15)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16)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7)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8)离开病家前,让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8页
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选择消毒因子时,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28页
3)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要注意自我保护,既要防止或减少受到消毒因子的伤害又要避免受到微生物感染。
4)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5)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
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终末消毒方法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