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方案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稳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进一步开展学生才能,优化知识构造起着不可无视的激活作用。
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四那么计算的意义和算法,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应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思路。
复习建议:
(1)应该掌握的口算、笔算、,主动采用简便运算。通过选用适宜的算法,进一步进步计算才能和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5
(2)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应主要抓住加强数量关系,突出解题思路的训练,全面、充分挖掘条件间的联络,进展信息的再加工;沟通未知和的联络,规划解题的步骤。充分利用分数、百分数的概念进展推理,,交流解题的体验,自己再提出和解决一些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历。
3.“式和方程" (2课时)
重点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等式和方程的概念,等式性质和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
复习建议:
(1)让学生体验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书写规那么。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2)纯熟掌握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问题假设列算式计算,思路曲折、列式困难,假设列方程解答显得顺畅、方便。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纯熟掌握,更要让学生学会合理的判断。
7
4.“正比例和反比例” (2课时)
重点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及有关比例尺的知识.
复习建议:
(1)通过用测量、调查获得的数据或统计表里的数据写出比、体会比的意义。并能纯熟用比组成比例,体会比例和比的联络和区别。
(2)能通过判断,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画出正比例图像并能解决一些有关比例尺知识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和图形” 分成: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图形和变换、图形和位置三段
1.“图形的认识和测量" (8课时)
重点按“线—角—形—体"的顺序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老师把形、体的特征和求积计算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复习。
复习建议:
(1)首先回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整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接着整理学过的角,用工具度量角的度数、画垂线和平行线,再认平面图形的底和高。
(3)在复习三角形的知识这一部分内容上,复习包括三角形的分类、边特殊的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180°等内容。
7
(4)在四边形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上,我们可以采取从一般到特殊的线索进展整理。
(5)组织回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突出1个单位是多长、多大,并整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进展一些简单的换算.
(6)在复习周长、面积公式方面,我们应帮助学生回忆整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再次体验转化策略,深化理解各个公式的内涵探究规律,开展逆向推理的才能,鼓励思路多样、画法多样。
(7)在立体图形这一块,我们主要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充分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组织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整理体积公式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2.“图形和变换” (1课时)
重点复移、旋转,图形放大、缩小。
复习建议:
(1)着重整理图形变换的方法。一类是平移和旋转,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另一类是放大和缩小,改变了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2)让学生纯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图,掌握图形变换的操作。
(3)学会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观察生活里的现象。培养数学意识和审美情操。
3.“图形和位置" (1课时)
重点复习:常用确实定位置的方法。
9
复习建议:
,总复习确定位置,先对已有方法回忆整理,但应以高年级教学的知识为主,从六年级学生的角度去把握。
三、“统计和概率” 分成:统计、可能性两段
1.“统计” (3课时)
重点复习:搜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数据,用统计量分析数据。
复习建议:
(1)在这一加深理解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宜的统计图呈现数据。
(2)能看懂复式条形图上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比较.
(3)会画复式折线图,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关系。
(4)会看扇形图进展估计和计算,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