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远逝的村庄——新时期文学中的“村庄”意象研究
姓名:许玉庆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王万森
20090524
中文摘要村庄是诸多文学意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自古至今,中国文学中出现过许多独具特色的村庄意象。文学村庄承载了不同时代作家对世界的独特体验,体现了他们文化建构与自我建构的美学理想。本文立足于新时期社会转型这一特定语境,试图对改革开放年来文学中的村庄意象进行细致考察,以发掘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内涵,并反思现有村庄意象的局限性,从而为村庄书写拓展出一绪论该部分主要对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创新点、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论述。本文认为,村庄意象构成于乡土文学、都市文学和小城镇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意象理论来阐释文学村庄是一种尝试性研究。它既不同于传统乡土文学的题材研究,也不同于乡土叙事、“农民进城刃鹗卵Ч刈ⅲ窃谝庀笈朗域中形成的一类整体性探究。论者认为,新时期文学中的村庄意象体现了对传统村庄意象的传承与创新。该研究可以结合当下文学、文化研究中的相关成果,运用意象美学、叙事学、文化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等理论,对文学村庄的结构特性、文化特性、审美特性和象征意蕴做出深入解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都市、小镇等皆可使用的社区意象研究模式,以促进意象理论的当下转型。第一章意象与村庄界说本章主要对“意象”、“村庄”两个概念的内涵、历史沿革做出相应的界定,以确保论述中理论阐释的科学性。文中主要探讨了两方面的问题。意象理论与当代文学批评意象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一个美学范畴,至今已拥有上千年的历史。自近代以来,文化转型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重大变革。传统意象批评面对当下文学现实显示出了极大“不适应”性,实现其现代转型实乃当代文学的迫切要务。此外,西方现代意象研究也给我们以启发,例如康德、韦勒克、庞德等美学家、作家在意象研究方面的创见,尤其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有关“破碎的意象堆积ⅰ盎孟蟆钡穆述,对于打通中西意象批评领域研究不可或缺。文中对中国文化与意象、文化转型与意象、当代批评与意象等问题做了认真梳理和建构性尝试。村庄与村庄意象史该问题是进行村庄意象研究的又一前提和基础。只有对村庄概念做出全面、清晰的界定,才能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与文学性,因为社会学与文学中的“村片新的天地。山东师范大学博上学位论文
庄”内涵存在着一些显著差异:对村庄意象发展史进行梳理,是为了寻求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之间村庄发生学的不同,因为只有将新时期文学中的村庄放在整个文学意象史中考察,才能对其创作特征、成就与局限做出科学的判断,进而发现全球化时代村庄意象的创作趋向。所谓“远逝的村庄’’,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对传统村庄没落的一种形象化表述。第二章作家与村庄意象本章主要运用传记学、心理学、“外部研究壤论来分析作家与村庄书写的关系。根据新时期文学村庄书写的现状,本文主要在两个方面做出深入的探究。作家与村庄情结这是新时期文学村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期文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家出身于农民,或者有过一段村庄生活的经历,与村庄的特殊情感导致了他们笔下的村庄各具情态、内涵独特。童年记忆、成年后的情感皈依影响着作家村庄理念的形成和变革。作家与村庄想象在新时期文学中,村庄意象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变革历程。这主要是受时代语境和作家文学观的影响所致,作家从对启蒙立场、“写真实’’等文学观念的反思出发,思考村庄转型中的困境,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内涵,致力于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从而在村庄意象的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第三章村庄意象的构成本章主要借鉴文艺社会学、民俗学、乡村调查等方面的理论,分析村庄意象的结构特性蛘咭部沙谱鞔遄庀笙低常蛭4遄由一系列意象构成的有机体,包括房屋、树木、民俗等多重意象类型R谰荽庄社区构成特性,本章拟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物态意象这是村庄世界的“显在翁>咛宥裕难Т遄话阌勺匀灰庀蟆⒔ㄖ庀蟆⒍镆庀蟆⒘食意象、农具意象等物态意象构成。它们是村庄世界的物质呈现,蕴含着作家丰富、独特的美学思考。精神意象它是村庄世界的“隐性钩伞L乇鹗敲俗文化意象,隐藏着民族文化的特性和发展轨迹。本章主要对宗教礼仪习俗、岁时人生民俗、游戏歌谣民俗等意象进行探讨。它们是村人生产、生活的精神领地,是地域文化、村庄个性的集中体现,对村庄人物性格、行为方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物意象独特人物的塑造是村庄书写的核心部分。本章依据转型期村庄社会的特性,将村庄人物分为外来者、变革者、权力者、老者等类型。青年变革者也就是传统村庄社会的叛逆者,他们承载着转型期村庄变革的特殊使命,演绎着一场场韵味独特的命运悲喜剧,成为新时期文学中最具特色的人物意山东师范大学博上学位论文
象;村庄权力者在新时期村庄中是一个极为复杂存在,他们身上
远逝的村庄——新时期文学中的“村庄”意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