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PPT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9页
第一节 重症监测治疗
一、概述
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外心脏按压。CPR必须从意外发生的即刻就开始进行,按压应有力、迅速,每次按压后胸廓应充分复位,尽量保持按压的连续性。
③有效人工呼吸。
④建立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S)。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9页
二、初期复苏(心肺复苏)
初期复苏(basic life support,BLS)是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一般都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9页
A(airway)指保持呼吸道顺畅
B(breathing)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时的主要措施。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9页
(一)人工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的先决条件。
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必须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以仰头举颏的方法可消除由于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9页
人工呼吸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徒手人工呼吸法,其中以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最适于现场复苏。另一类是利用器械或特制的呼吸器以求得最佳的人工呼吸,主要用于后期复苏和复苏后处理。发现病人没有自主呼吸,应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的吸气时间应大于1秒钟,并可看到胸廓起伏,成人潮气量约为500~600ml。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9页
(二)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是指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以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的方法。
心脏停搏时表现为三种类型:①心室停顿(ventricular standstill),心脏完全处于静止状态;②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心室呈不规则蠕动而无排血功能;③电-机械分离(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心电图显示有心电活动(心室复合波),但无机械收缩和排血功能。
※当病人的神志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触诊颈总动脉或股动脉)及无自主呼吸,即可诊断为呼吸循环骤停。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9页
1、胸外心脏按压(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
病人必须平卧、背部垫一木板或平卧于地板上。术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侧。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下1/2处。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根部覆于前者之上。手指向上方跷起,两臂伸直,凭自身重力通过双臂和双手掌,垂直向胸骨加压,使胸骨下陷4~5cm。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9页
按压与松开的时间比为1:1时心排血量最大,推荐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按压不应被人工呼吸打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现场急救人员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为30:2,专业人员急救时儿童为15:2.
心脏按压有效时可以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的搏动。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9页
2、开胸心脏按压(open chest compression)
开胸直接心脏按压更容易刺激自主心跳的恢复,且对中心静脉压和颅内压的影响较小,因而增加心肌和脑组织的灌注压和血流量,有利于自主循环的恢复和脑细胞的保护。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9页
三、后期复苏
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后期复苏的内容包括:继续BLS;借助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和循环功能;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建立和维持静脉输液、调整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药物、电除颤等)维持病人的循环功能稳定。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9页
(一)呼吸道的管理,
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气管内插管
气管切开术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9页
(二)呼吸器的应用
①呼吸囊-活瓣-面罩装置
②呼吸机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9页
(三)监测
应尽快监测心电图,后期复苏期间,尤应重视呼吸、循环和肾功能的监测。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9页
(四)药物治疗
复苏时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arrhythmia),调整急性酸碱失衡,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首选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