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
范家湾小学 周海涛
设计理念: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诗歌中的拼音,自由地把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师提示:读古诗古人有四声法,就是一二声的字读得慢一点、长一点,三四声的字读得快一点、短一点.(学生练读)指名读,正音。
3、刚刚同学们在读得时候,我听见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宵-霄,用点标出来)那这两个字的字形一样吗?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3、老师指导读,注意节奏。(可用斜线标划,课件出示画了斜线的古诗)(可分组读,男女生对读,注意重音、节奏、感情)
4、过渡:
读会了可不知其义,行否?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课后注释和资料袋,一边读一边想,也可以小组进展讨论,看看自己能明白古诗的意思吗?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学习时再提出来解决!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相信你们对这首古诗有个大概的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第一和第二行,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诗)(相机理解“七夕”“碧霄”)
2、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那我考考你们,牛郎织女每年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3、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4、是啊,在这样一个弯弯月儿高高挂在天空,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板书:人间
(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绘一下吗?(学生说)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老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5。 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答复)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答复)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仁慈、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
《乞巧》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