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考虑:“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适宜的话来说明。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土.”──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精品文档请下载)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络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走进“丝绸之路"
~13自然段,考虑: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如今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长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道路和间隔 ,感受到路途遥远。(精品文档请下载)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络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奉献.(精品文档请下载)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精品文档请下载)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
丝绸之路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