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5页
第一讲 教育、教育理论、教育学
一、 “教育是什么”
1、“教育”概念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完善性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教育”是个历史范畴,它随着人类历史的发条件。
主要观点:
遗传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它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没有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基础,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5页
重要代表人物:
高尔顿:“名人家庭出名人”。
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 成熟势力说”与早期教育。
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5页
遗传决定论:
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决定的,儿童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与外在的环境、教育影响无关。如果外界环境、教育的影响对儿童的发展起作用的话,至多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5页
第二、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 异的最初基础
主要观点: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其智力、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与儿童在遗传素质方面的差异有密切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关系: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越小,儿童在发展方面的个别差异也越小,反之亦然。
双生子研究: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5页
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将遗传提供给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洛克:白板说;
华生: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5页
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杜威和皮亚杰是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5页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有较强的目的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学校教育有较强的基础性;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5页
5、正确理解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1)、反对“教育万能”论;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5页
第三讲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念:
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的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5页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一)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而是个人发展需要制定的;一个人应该为他自己而不是为社会需要受教育;教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性和本能,教育的目的就是保证这种本性和本能顺利地得到发展。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5页
(二)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
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来衡量。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5页
(三)教育无目的论
这种理论从根本上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
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和积累,
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5页
教育目的辨证统一论
主张教育目的的确定应该把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辨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依据社会需要,又要依据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使教育目的既体现社会目的,又体现个人的目的。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5页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1957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毛泽东又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81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年,“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德、智、
现代教育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