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导图为基点的初中科学有效复习研究
发布时间:2011-01-19 来源: 访问:8661
沈家门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 组长兼执笔:朱明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外教学理论都把复习列为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个全面达成教学目标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其间分布着许多“沟〞和“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数,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简言之思维导图首先从一个中心点开始发散,发散出的概念或者图像都成为新的子中心,并用类似神经线的弯曲或直线条连接各分支,其目的主要是借助可视化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发散思维的形成,从而加强记忆力。
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科学中,旨在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科学知识和技能自主建构串联成网,使学生便于记忆,乐于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2.有效复习
本课题研究中,有效复习的涵义指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关注每一位学生进步或开展,关注复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关注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关注复习课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关注复习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根底的主动建构过程,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应用思维导图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2、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3.脑科学理论
(1)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的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思维导图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反响。思维导图把人的思维用图画和线条形成的发散性结构记录在纸上,通过图画和线条的形式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也使人的思维主次清楚、逻辑清晰。
(2)人的大脑是由两局部组成,左大脑负责逻辑思维:词汇、数字和顺序,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图象、颜色、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让人的左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同时动作,这种新的思考模式提出了运用全脑的概念。它形象地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每一个人的思考、记忆、分析,发挥灵感的同时,发挥出所有的潜能,并借助于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通过搜索引擎,对有效教学进行搜索发现,近年来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蓬勃开展,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博士主持的课题“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无锡市教研中心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的“推进有效教学,实施优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等,说明有效教学已成为广阔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而我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相继进行了?新课程实施策略:系统备课法与合作学习整合应用研究?和?初中科学课堂有效合作研究?,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有关研究成果在省、市获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根底。
2.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
①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思维导图到现在,相关的研究已经比拟丰富和成熟。在欧美的一些地区,思维导图是中小学教学中非常常用的一个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开展和网络学习的普犀,思维导图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推广思维导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在非教育领域的研究也非常普及,而且发挥巨大作用:据波音公司的负责人介绍,如果使用普通的方法,设计波音747这样一个大型的工程预期要花费6年的时间。但是,通过使用思维导图,他们的工程师只使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设计
——思维导图的作用可见一斑。
②国内:思维导图在国内的研究不多见,从掌握的资料来看,港台地区开展较快。而在内地,如果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开展可以概括为介绍、引进、应用和研究的话,那么现时还处于介绍、引进阶段。当然,我们同时也欣喜地看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近了这个行列。
其中包括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任黎加厚博士、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的物理教师齐伟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外的赵国庆等。
3.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将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应用于初中科学复习教学中,应用在学生自主复习、自主建构过程中,并研究思维导图对提高复习效率的作用,属于创新之举
以思维导图为基点的初中科学有效复习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