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演讲稿
如果有人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大概不会有谁感到惊奇。准确的来说,是新的旅行,毕竟,人生和一次新的旅行有着太多的相似,在旅途中感受那种前所未有的惊奇和随之而来的闪念,以及可能带来的感悟。于是,旅行好像不仅仅来支撑他的一次闪念,并将其保存下来。那就是他从与加油站女孩的对话中得到的一个信念——“只要他一直走着,奎妮就可以活下来”。其实,所谓的“伟大”的事业,往往都是源自一念之间,只是有些人感悟到了这一念的珍贵,并想方设法的将其保存,而其他人只是任其以一念的速度一闪而过罢了。
朝圣路上
我们可以简单的讲哈罗德的旅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几个阶段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启示。
第一个阶段。从哈罗德踏出家门开始到遇到玛蒂娜为止,在这个阶段中,哈罗德的旅程是充满一种新鲜感的,哈罗德作为“自己”,一个畏首畏尾的老者在全新的路上前行,这时候的哈罗德并不清楚自己前行的目的,似乎对于他来说,越艰险的路程就越代表了他旅途的意义,但是这种心态只会使得他将自己搞得遍体鳞伤,这个时候哈罗德的磨难是身体上的,在他的身体终于承受不了这些痛苦时,他才领会到“其实这世上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很困难”,就像走路,呼吸,吃饭,说话,还是爱。正像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总想通过某种艰难的生活来证明自己,最后明白一些早就明白的道理,虽然这些自找的磨难并不一定十分有意义,但却是大部分人必经的路。
第二阶段。哈罗德听取了玛蒂娜的意见,从第十五章起,正如这章的名字“哈罗德与全新的开始”。这个时候的他“坚定稳当”,他自己也相信他的旅程正式开始了。文中写到“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几个起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开始。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我们的生活就是由这样的一个个新的起点开始的,每当我们提高了自己,上一个“那里”就变成了“这里”,而现在的“这里”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这里他实现了自我的第一次提高。
第三阶段。从第十八章开始,哈罗德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在他接触了作为世俗的代表的演员之后,他决定轻装上阵,他把信用卡和钱包寄回了家中,把所有装备都送给了他觉得更需要的人们。他拣来一个睡袋,于是就睡在大街上,他喝小溪里的水,烹饪野菜和果子,这时候的他不再腼腆,而是十分乐意的介绍其他人各种方式的帮助,作为回报,他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这时候的哈罗德发现,原来帮助别人不容易,大方的接受这种帮助更不容易。这时的哈罗德完成了自己与自然,其他人之间关系的升华。
第四阶段:从书的第二十一章开始到第二十五章,这是哈罗德的身边出现了追随者,或者说“模仿者”。这是哈罗德在旅途中与“世俗”最大的接触。哈罗德的追随者们都是世俗中的失败者,但是又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失败,于是便尽其所能希望在哈罗德的“朝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的追随者在《阿甘正传》也有了表现:媒体希望赋予阿甘的奔跑以意义,追随者们希望找到自己的价值,却不知道阿甘只是为了跑而跑。或许《阿甘正传》里的故事更加喜剧化,相比而言,《一个人的朝圣》中的追随者们的形象更具有现实意义。哈罗德众多的追随者中,有人跟着哈罗德一起旅行,有人把他当做偶像,甚至试图从哈罗德家的院子里拿走围墙上的石头。
作者重点描写了四位哈罗德的追随者
一个人的朝圣演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