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掌握理论原理。但个人认为课程过于追求实验的全面性,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实验都是以回流、蒸馏为基础,加以重结晶提纯,减压抽滤展开的一系列有机物的合成,参与几个实验便可以掌握实验的要点,其他实验即变为机械重复,并且每一个实验至少6个小时,耗时长,容易引起实验热情疲劳。如果减少实验内容,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加思考,实验可能更好。
2有机化学实验体会
通过对本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思考和分析,总结出以下体会:(1)通过实验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和实验条件。以表1中的乙酸正丁酯实验为例,乙酸和正丁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正丁酯,加过量乙酸,采用水分分离器分离生成的水。实验前需要做好理论预习及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想,试验完成后也常对试验过程进行回忆,总结失误,并将原理和试验过程图像相结合,通过对不同反应的有机实验学习,使得化学反应过程及结果不只停留在书面和推理中,而是直观地的感官认识和理解,之后遇到同类型试验有时甚至没做实验也能推测化学反应过程的景象。(2)实验课程侧重于流程式的完成相关实验,学生缺乏主动性。实验课堂包括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和对实验器材操作的演示,教材对药品规格的使用,步骤有详细的论述,规避了很多错误的细节。即使有理论实验的提示,因缺乏严谨求真的态度,依然会存在意料之外的实验结果。以表1中的8-羟基喹啉合成实验为例,即便书本中已经列出了实验步骤,因为水蒸气蒸馏也会发生偏差,如果能分析自己的蒸馏方式与成功实验的差别在哪里,如何通过控制水蒸汽发生器的温度防止回流达到实验成功,将思考融入在实验当中,学会思考也能达到实验的目的。(3)因教学设施条件等影响,学校的实验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实验课程的要求,教师只能选择通过已有的设备、药品仪器进行讲解,同时需要考虑经济性。为节省药品的使用量,教师会提前删改复杂实验的操作内容,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可操作性。以表1对硝基苯甲酸实验为例,因为反应速度随着硫酸的浓度和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老师对实验流程步骤进行了修改,选取5~10mL,沸腾至全部溶解,不溶则继续加2~3mL,而且严格控制加酸时间。因为没有对实验的修改进行更深的思考,即便能够理解整个过程,有从实验体会上依然会差很多。(4)课程容错机制较差,学生实验错误就不能得高分。实验成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成绩则是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评价,实验报告成了实验成绩的主导部分。学生逐渐为了撰写优秀的报告,不去注重实验过程,更看重实验结果。预习报告变成了“抄写”,学生对实验报告思考讨论开始通过查阅寻找标准答案,追求完美的实验数据。笔者认为实验报告需要更注重“思”,思应该包含对实验过程的疑问与分析,对实验缺点的改进,教师应该更看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想学习的过程,这样能更好的鼓励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动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4 页 共
有机化学实验学习体会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