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痛风药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2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及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迅速缓解炎症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对症非对因治疗,不能阻止病程的发展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2页
促炎因子
PG
缓激肽、组胺、 5-HT
血管扩张, 通透性 , 痛觉敏感
炎症 (红、肿、热、痛)
(+)
NSAIDs
(—)
抗炎机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2页
NSAIDs的分类(化学结构)
水杨酸类 Salicylates :
阿司匹林、水杨酸钠
2. 苯胺类 Benzenamines:
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
3. 吡唑酮类 Pyrazoly ketons :
保泰松、羟基保泰松
其它有机酸类 Other organic acids :
吲哚美辛、布洛芬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2页
(一)水杨酸类 Salicylates
阿司匹林
COONa
OH
水杨酸钠
COOH
OOCCH3
COOH
OH
水杨酸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2页
阿司匹林 Aspirin
【体内过程】
1. 口服快速吸收,为弱有机酸
2. 快速水解为乙酸和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达80~90%)
3. 水杨酸主要经肝药酶代谢
小剂量 — 一级动力学, t1/2 = 2~3 h
大剂量 — 零级动力学, t1/2 > 15 h
4. 主要以代谢产物形式经尿排出,高剂量时以水杨酸形式排出。碱化尿液利于水杨酸的排泄
PH 解离型的水杨酸 肾小管重吸收 水杨酸排泄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2页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解热镇痛及抗炎抗风湿作用
-常用剂量 ( g): 解热、镇痛
轻、中度的炎性钝痛,感冒发热
-大剂量 (3~5 g/d): 抗炎、抗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风湿热——迅速控制症状,可作鉴别诊断
注意:用药量大,需检测血药浓度,防治中毒。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2页
临床将小剂量(每日50mg)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成功地用于防止心血管病的高凝状态
2. 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栓
冠心病、脑梗死事件减少1/3,心血管死亡减少1/6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2页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止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患者。大剂量可能促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COX-1
血小板COX-1
TXA2
血小板聚集
促血栓形成
PGI2
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形成
大剂量( 3-5g/day )
(-)
(-)
小剂量(30-50 mg/d)
(-)
机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2页
3. 其他:
老年性痴呆 Alzmer’s disease
胆道蛔虫
妊娠高血压
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TXA2/PGI2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2页
1.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短期: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
长期大剂量: 胃炎、胃溃疡、胃出血
可能机制:
-药物的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
-兴奋延髓催吐中枢
-抑制了PG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饭后服用,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或同服抗酸药、PG,胃溃疡患者禁用。
【药物不良反应】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2页
2. 凝血障碍
血小板生成TXA2 血小板聚集 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时间延长
禁忌症:
血友病
严重肝损伤
Vitamin K 缺乏
术前一周
分娩前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2页
3. 水杨酸反应
阿司匹林剂量过大(5g/d)导致的中毒反应:
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听力减退。
严重可致过度换气、酸碱平衡失调、高热、精神错乱、昏迷。
解救方案:
停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速水杨酸排泄)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2页
4. 过敏反应
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 asthma)
禁忌: 哮喘、荨麻疹、鼻息肉
AA
LTs
PGs
COX
过敏、支气管痉挛
Aspirin
(-)
PG、糖皮质激素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2页
5. 瑞氏综合征 Reye’s syndrome
罕见, 死亡率高
患病毒性感染伴发热的青少年
症状: 发热、惊厥、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痛风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