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与反思.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与反思
毛湖淌初级中学郑吉元

古人云:习焉不察。教师每天接触的是学生、教材、教法、成效等,每天重复做着这件事,看问题极容易僵化,所获得的认识也容易片面或肤浅,在思想上容易产生麻痹。如果我们对许许多多的常见教学现象,回过头来问自己“为什么?”,再问“怎么办?”,就很可能难住自己。要使自己的教学业务素质不断优化,就需要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开展教学反思,即在一个教学活动结束后,或过头来看一看,想一想,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围绕“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进行比较探讨,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不断更新的认识指引下走向成熟,走向完美。
一、反思的性质分析
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对人的常规思维和反思行为作了重要的区分,他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扎起来供教师运用的一套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主人翁方式。反思是一种比逻辑的理性的问题解决更为复杂的过程,反思涉及直觉、情绪和激情,在反思行为中,理性和情绪交织其中;三种态度——虚心、责任感和全心全意是反思的有机组成部分。
走进新课程,我们更是觉得反思的重要。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而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它隐含着三个基本理念:
其一教师是专业人员。这里的“专业”不是把所教的“学科内容”作为其专业表现,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学术知识对于专业工作是必须的,但又是远不够的。因此,专业人员必须培养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
其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由新手成为“专家型”教师,是需要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生长基础。
其三、教师是学习者与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引导”的结果,因此,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
”加以思索、研究、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适合的方式。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目标的设定、实现。教学目标分为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直接目标是指一节课或一个专题的教学要求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间接目标是通过学习使知识潜移默化,转化为自己的品德修养或对自己行为的某种约束。教师教学的反思,要考虑直接目标是否合理?效率如何?直接目标是否与全面发展育人的目标相统一?间接目标是如何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
2、教学过程的组织。想一想:教学活动各环节组织是否合理、流畅?各环节的活动容量、密度与学生注意、思维等认知活动是否协调?教学过程的全流程的完整与美感如何体现?
3、教学方法的选用。想一想,教学方法设计是否科学、实用?是否具有创造性?教法是如何体现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的?各类教具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追风少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