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专项应急预案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类型
一般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
危害程度分析
地震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间接危害包括火灾、水灾、毒气外泄及瘟疫等,其中以火灾与水灾最为普遍。我息谣传或误传工作,保持生产和工作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信息报告程序
A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的临震预报后,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B遭受破坏性地震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如下内容: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地震破坏和人员伤亡情况;生产(工作)运行和职工生活等情况;
C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及时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医院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联络方式采用电话、传真等;
D应急反应人员以电话向外进行求援。
.应急处置
响应分级。地震分为三级:
A一般破坏性地震: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
B严重破坏性地震:指造成人员死亡200至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地震。、,或在50〜,也可视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C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指造成人员死亡数超过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的地震。,也可视为造成特大。
响应程序
遭受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A根据震情灾情安排慰问工作;
B根据受灾单位的申请,组织内部物资支援工作。
遭受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A主动与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抢险救灾工作;
B组织企业内的救援工作和恢复重建工作。
遭受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A派出人员,参与地方人民政府或受灾单位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应急救灾工
作;
B组织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处置措施
震前应急
A做好宣传教育。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避震、自救互救能力;
B加强楼道拥挤等安全工作的管理,各单位应在楼道内设置安全出入指示牌;
C认真做好房屋设施、电气设备、取暖设施、易燃易爆物品、食堂、图书室、宿舍、实验室等一切可能形成安全隐患的场所、物品的安全防范工作,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设施、设备要限期维修、更新,对一时不能及时维修、更新的应加设警示标志,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要设立隔离区,严禁任何闲杂人员进入;
D建筑物周围要留有一定的开阔场所,严禁建筑物通道口附近设置各类宣传栏、标语牌等设施;
E加强压力容器的防震安全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F加强施工场地外的安全防范工作。施工场地应设立隔离区,设置警示标志,并应有专人每天监督检查,要落实责任,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上述场所。
临震应急
临震应急期一般为10天,必要时根据项目指令再延长10日。
A立即召开指挥部会议,根据震情预报决定重点部位应急措施的启动检查
落实防毒、防爆、防火的应急措施,做好医疗救助程序启动准备。
B根据震情预报、震情发展趋势、建筑物抗震能力、次生灾害源的位置及抗震能力,做出人员的避震安排,必要时经报请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