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药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观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药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凌岩 李万婷 闫宏丽 刘松

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残留者加竹茹12 g,旋覆花10 g;口苦面赤,心烦易怒者加夏枯草9 g,龙胆草9 g;脉弦细者加生地15 g,麦冬15 g,枸杞12 g。中药配方颗粒由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用法:每日1 剂,温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
(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规格:6 mg/片,服用方法:6mg/次,3次/天,饭后口服。10天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
[5](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残余症状进行测评(主要包括头晕和平衡障碍),各项回答:是-4分,有时-2分,否-0分;总分分级:0-30分轻微障碍,31-60分中度障碍,61-100分严重障碍;积分越低则影响越轻,程度达严重障碍时有跌到风险。
(2017)[5]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其中治愈:位置性眩晕消失;改善: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未减轻,甚至加剧。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改善率。 ,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方差齐时行完全随机两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行近似t检验。检验水准α=(双侧)。
2结果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故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组DHI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DHI评分具有组间可比性,t=-,|t|=<,90,故P>;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DHI评分显著降低,t=-,|t|=>,68,故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DHI评分明显降低,t=-,|t|=>,68,故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我国头晕类第一大疾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当今主流思想认为其发病机制有两种,包括嵴顶结石症学说和管石症学说,前者认为BPPV是由半规管内淋巴液中的颗粒物质附着于壶腹嵴顶部引起;后者认为半规管内的颗粒物质使得头位改变时壶腹嵴发生同向移位进而导致眩晕[7],经研究发现这种漂浮的颗粒物质与椭圆囊内的耳石结构相似,推测其来源于椭圆囊,由各种因素导致脱落从而掉入半规管[8]。另外,近几年研究[9-13]显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低雌激素水平、骨代谢异常、低血清25-(OH)2-VitD3水平,高甲状旁腺激素等是引发BPPV的危险因素。虽然手法复位为绝大多数耳石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复位后的复发及残留症状等问题已然不

中药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三角文案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