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行知,生活真教育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两位大教育家为世人所推崇、所敬仰,被人们誉为一位是古代的孔子,另一位就是现代的陶行知。新学期伊始,园内又兴起一轮学陶的热潮。通过沙龙活动、展览、交流心得让我对陶先生有了新的认知。
一张张图片,一走近陶行知,生活真教育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两位大教育家为世人所推崇、所敬仰,被人们誉为一位是古代的孔子,另一位就是现代的陶行知。新学期伊始,园内又兴起一轮学陶的热潮。通过沙龙活动、展览、交流心得让我对陶先生有了新的认知。
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文字生动地展示了“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往后看得越多,往前看得越远。”当我们面对陶行知当年那些充满思想锋芒的话,仿佛就是针对今天我们的一些教育现实所说,因而今天听起来,我们还觉得那么振聋发聩,还可以感受到陶行知先生那穿越世纪的深邃目光!我们已经走进了新世纪,但我们仍然听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回声,这究竟是因为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穿透力,还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步履太缓慢也太沉重了些呢?
一、生活教育就是真教育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我常常问自己:自己的教育效果为什么不那么理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还不够较“真”,,教师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没有七情六欲,没有私心杂念,要求教师人人都达到陶公那样的境界,更不现实。但是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有几点必须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努力在教育生涯中实践。以真心、真情对待孩子。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生活。
“教学做合一” 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在演绎陶行知小故事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
,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孩子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孩子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孩子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组织孩子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三、生活即教育,尊重孩
走近陶行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