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走近陶行知.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江苏省陶研会第七届“行知杯”参评论文封面
论文编号:(评委填写)
论文题目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
姓名
尚福海性别男学科数学
联系方式
**********
单位
淮安市新安小学
个人承诺:
1. 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走进生活,贴近生活。陶行知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他是我国教育理论的先驱者。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更是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甚至还有专家认为,“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虽然这句话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认同,但是,足以看出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体现出一个核心观点:“生活即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不以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不以生活为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由这些死人构成的世界是“死世界”。教学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产物:“人”是否真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与素质教育下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不谋而合。其次,生活教育理论也有力的抨击了当代教育的片面性,偏重于“生学准备”的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使学生远离了生活。
陶先生始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生活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也把教育与生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他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教育应该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
二、“教学做合一”的观点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

《走近陶行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njiaosuoa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