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2013年3月修订)
一、口腔颌面外科换药操作常规
(一)换药的适应证
无菌创口与污染创口为了拔除引流或怀疑有感染时;
敷料滑脱不能保护创口时;
创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渗出况应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
常规询问全身健康善和系统性疾病史,以及女性的妊娠和月经期。如遇下述情况,拔牙应慎重。
凡有高血压病史,或老年病员均应常规测量血压,如血压高于180/100mmHg一般不宜拔牙,应先服用降压药。
心脏病病员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活动期、心功能沿好者,应在术前、术后给予抗素预防感染下方可拔牙。
白血病、血友病、严重贫血等严禁拔牙。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经治疗后指标接近正常时方可拔牙。拔牙前后可适当选用止血药物。
急性肝炎期或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者不宜拔牙;慢性迁延性肝炎,肝功能正常可考虑拔牙。术后应用止血剂预防出血。
(5)急性肾炎和肾功能衰竭者不宜拔牙。
(6)未控制的糖尿病病员禁忌拔牙。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内,无酸中毒症状时可以拔牙。但在拔牙前后3d,应给予常规剂量的抗生素。
(7)重症甲亢病员严禁拔牙。经治疗后,若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以下、心率在100次/分以下可予拔牙。但麻药中忌用肾上腺素。
(8)怀孕3个月以内和产前3个月内不宜拔牙;有习惯性流产史或早产史者,妊娠期内严禁拔牙。月经期非急需,应暂缓拔牙。
(9)急性炎症期一般不宜拔牙,但对全身情况良好,手术创伤小,拔牙后可去除病灶,并能达到引流目的,在抗生素的控制下可考虑拔牙。
(10)恶性肿瘤区域内,严禁单纯拔牙。颌面部放射治疗后,一般不宜拔牙。如必须拔牙时,术前后3d应给予大量抗生素.井向病员说明有发生颌骨坏死及骨髓炎的可能。
5.术前拔牙器械准备 见第十五章。
[手术注意事项)
1.待麻醉显效后,方可开始拔牙。
2.拔牙前用1%碘酊棉球消毒患牙及牙周组织,分离牙龈要彻底。
3.使用牙挺时,应以牙槽嵴为支点,勿以邻牙为支点,并用左手拇、示二指保护,以防牙挺滑脱伤及邻牙和周围组织。
4.上牙钳时,应再次核对患牙,严防拔错牙。牙脱位时应防止对颌牙的损伤。
5.拔下的牙应仔细检查牙根是否完整,如有断根,应立即将其取出。
6.牙槽窝内肉芽蛆织、牙冠碎片等要彻底刮除。如牙槽中隔过高,应作修整。若有软组织撕裂应复位缝合。若为急性炎
症期拔牙,则不宜过分搔刮牙槽窝。
7.用纱布衬垫挤压牙槽窝内外骨板,以缩小创面,或使已骨折的牙槽骨复位。用纱布卷覆盖拔牙创表面嘱病员咬紧。如拔牙创渗血较多,可用明胶海绵等药物局部止血,半小时后复查,如止血完全,方可让病员离去。
[术后处理]
咬紧纱布,半小时后取出;2h后方能进软食。
2.拔牙当天不漱口和刷牙;不吐口水;不用手触摸或用舌舐创口。 .
3.拔牙后24h内,唾液中有少量血水属正常现象,如出血较多,应即时就诊。
4.拔牙当天应适当休息,不作剧烈运动。
5.对一次拔牙数目较多、创伤大、拔牙时间较长或年老体弱者,可适量选用抗生素或止血剂。
6.如创口缝合者,术后7d拆线。
(二)、阻生牙拔除术
[术前准备]
1.阻生牙拔除术(extractionofimpactedtooth)前询问全身情况及一般事项同普通牙拔除术。
2.详细检查阻生牙的萌出情况及周围组织情况:邻牙是否有龋、松动或叩痛等,牙龈粘膜是否有充血、炎症等情况。
3.X线摄片检查阻生牙的位置、类型、牙根数目、分叉情况等,以及与邻牙的关系和阻力分析。
4.了解阻生牙在骨内的深度,与下颌管和上颌窦的关系。
5.如拔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时,常规摄定位标准牙片,以确定手术进路。
[手术注意事项]
1.切口设计以暴露手术区为原则,组织瓣应保证足够的血供。
1.拔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劈牙法主要用于解除根部阻力及邻牙阻力。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劈牙以采用双面刃骨凿为宜。
(2)骨凿一般放在近中颊发育沟边缘嵴,与牙成点状接触。
(3)骨凿长轴的方向就是欲劈开的劈裂线的方向,因此必须使骨凿方向与设计的劈裂线方向相一致。
(4)锤击力快速、干脆、力与凿方向一致(1-2锤),可听到清脆折裂声:助手平托下颌下缘,减速少震动,预防关节损伤。
3.将牙挺置于劈裂线上,以近中冠为支点向远中、向上先挺出远中冠及根,再挺出近中部分。
4.检查拔除的牙是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