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操作标准
〔2013年3月修订〕
一、口腔颌面外科换药操作常规
〔一〕换药的适应证
1、无菌创口与污染创口为了拔除引流或疑心有感染时;
2、敷料滑脱不能保护创口时;
3、创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渗出物时;
4、创口渗应向外。防止潜入脓腔内的方法是留置脓腔外 的一段必须有足够长度。
碘仿纱条及油纱布:引流作用不似橡皮条滑畅,但易于固定。碘条且有 吸取分泌物及杀菌作用,特别适用于口内创口或脓腔口朝上面自然引流作用不畅 者。
药线:多用于小切口、屡管及窦道引流。一般可于药线内参加九一丹、 五五丹等中药以增强提脓的作用。
.如不熟悉脓腔、窦道方向时,应先用探针探明方向后再置放引流, 以免盲目进行,增加病员痛苦。
.置引流条时应强调“一通到底〃,即采用探针将引流条的一端一直 送到脓腔底,而不是间断推进,致使引流条堵塞于创口的开口处,反而阻碍引流。 〔八〕、死腔的处理
.在死腔部位置以一折叠的纱布卷或用干棉球压迫,外用橡皮膏固定。
.较大的死腔除采用纱布卷外,应用绷带包扎加压固定。
.以上方法无效时可用印模加压固定;应用印模胶时需注意压力不可过大, 以免皮肤发生缺血性坏死。
.死腔有感染时,可用复合抗生素液体反复冲洗之。
(九卜肉芽创面的换药
.正常的肉芽组织为鲜红色,外表呈细颗粒样突起,分泌物少,无水月中, 易出血。小创面可覆盖以油纱布,待其自行愈合;较大创面应酌情行自体或异体 皮移植。
.水月中肉芽组织色淡,高出皮肤,有浮动感,多为局部血运不良所引起。 可用5%—10%盐水湿敷。待肉芽正常后,行薄中厚皮片移植。
.炎性肉芽组织创面常较大及合并感染,有脓性分泌物,多为血运不良或 瘢痕过多或存留线头、死骨、屡管、窦道等所致。此时主要应用抗生素溶液湿敷, 并去除病灶,待创面清洗后,即行植皮;植皮应以刃厚皮片为宜。
.边缘过高的肉芽组织,应用剪刀或手术刀除去,或以硝酸银烧灼,以利 上皮向创面爬行覆盖。新生的上皮很娇嫩,换药时不能用力撕揭。对粘着较紧的 敷料,应用盐水湿敷后,使自行脱开。清洁创面时不能来回涂擦,而应以蘸沾式 吸附以清洁创面。创面清洁时,可减少换药次数,或取暴露法用红外线照射,以 加快创面愈合。
〔十〕、特殊创口的换药
.骨骼、神经、血管、肌束裸露时,应分别予以处理:对暴露的骨残端应 予截除,并刮除死骨,以便让新生肉芽包绕。当骨皮质裸露时肉芽组织生长困难, 创面极难自行愈合,此时,可在骨面凿孔,直达髓腔渗血为止。如此可由松质骨 内向外生长肉芽,并由周围上皮向创内生长,到达愈合。
重要的血管与神经外露时,应加强湿敷,去除坏死组织及异物,以待肉芽组 织生长后植皮覆盖之。如不能到达此目的,往往还需行皮瓣转移术以消灭创面。
肌束外露往往发生坏死,在未坏死前应以盐水持续湿敷,坏死后那么应剪除。
.对涎屡、口颈屡、咽颈屡等的处理应因人因症而异,除用填塞〔口内〕
压迫等方法外,还可以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封闭。 对涎屡,还可于进食前加用 阿托品。
.对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应单独处理,时行床边隔离,以预防交叉感染。 仔细去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并用 %多粘菌素、2%苯氧乙醇等作持续湿敷;也 可早期暴露创面,辅以紫外线照射。同时根据感染情况全身选用庆大霉素、竣苇 青霉素及多粘菌素等。
.对结核性溃疡和屡道等创面,可局部用异烟肥等药物,同时需全身应用 抗结核治疗。有时也应用手术治疗,切除屡道。
二、门诊手术常规
(一)普通牙拔除术
1、术前仔细谟问病史及检查,正确掌握拔牙〔extraction of tooth〕指征。
2、做好解释工作,使病员有充分思想准备,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是手术成功 的重要因素之一。
3、术者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应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
4、常规询问全身健康善和系统性疾病史,以及女性的妊娠和月经期。如遇下述 情况,拔牙应慎重。
凡有高血压病史,或老年病员均应常规测量血压,如血压高于 180/100mmHg 一般不宜拔牙,应先服用降压药。
心脏病病员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活动
期、心功能沿好者,应在术前、术后给予抗素预防感染下方可拔牙。
白血病、血友病、严重贫血等严禁拔牙。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经治疗
后指标接近正常时方可拔牙。拔牙前后可适中选用止血药物。
急性肝炎期或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者不宜拔牙;慢性迁延性肝炎,肝功
能正常可考虑拔牙。术后应用止血剂预防出血。
(5)急性肾炎和肾功能衰竭者不宜拔牙。
(6)未控制的糖尿病病员禁忌拔牙。血糖控制在 8. 8mmol/L以内,无酸中毒
病症时可以拔牙。但在拔牙前后 3d,应给予常规剂量的抗生素。
(7)重症甲亢病员严禁拔牙。经治疗后,假设根底代谢率控制在 +20以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