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一 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二 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三 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 四 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53~54)
信持续下去并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5要有整体性 教师要考虑语言的逻辑性,从整体意义上考虑话的意思,学生也要有整体意识,不能断章取义。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85)
1传播态度与情绪
2补充与强化语词
3代替词语
非语言符号的特性(85)
1普遍性 非语言符号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的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沟通绝大部分是依靠非语言符号完成的。 2形象性 语言符号比较抽象,非语言符号则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与语言符号配合讲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能通过形象和情境去诱发人们的感情。
3多维性 非语言符号能在同一时空中同时激发人的多种感官。
4整体性 非语言符号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性的符号系统,一种非语言符号往往伴随着其他类型的非语言符号整体出现。
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88~89)
1辅助性 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只能少而精。
2准确性 在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准确的表达出确定的意义。
3适宜性 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等选择不同的非语言符号。
4稳定性 教育传播中的一些基本非语言行为应当是相对稳定的。
5情感性 非语言符号在沟通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确实有明显的独特之处,因此在教育传播中应发挥它的长处。
第四章
教育传播通道(94~96) 特点:1 通道中传递的是教育信息2 信宿端是特定的对象——学生3 信源端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此外还有教育传播媒体、社会真实事物、家庭和周围学生等其他发出教育信息的具体对象。
1学生——教师通道 学生是教育传播的受传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接收信号;教师是教育传播中发送教育信息的重要对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口语、板书、体态等向学生传送教育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用媒体辅助传递教育信息,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或通过多种媒体去获取教育信息。 2学生——媒体通道 教育媒体具有贮存与传递教育信息的功能,越来越多学生通过媒体去获取信息。 3学生——实际事物通道 学生与现实世界的真实事物接触,通过感觉去获取事物原始的最真实的信息。 4学生——家庭通道 学生的信息来源与家庭有密切关系。
5学生——学生通道 有组织的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日常无组织的学生交往,都在相互传送着教育信息。
教育传播通道中是干扰(96~97)
1来自信源的干扰 信源方面可能传送的不是教育信息,或是效果不佳的教育信息。
2来自编码的干扰 编码的选择或变换不当,语言不准确也会造成干扰。
3来自信道的干扰 构成信道的空间、路线以及发送接收信号的设备,都会造成干扰。
4来自译码的干扰 学生的视、听、味、触、嗅等感觉器官在生理上有缺陷,不能接收来自信道的信号,或学生的知识、经验有局限,不能将符号解释为准确的信息意义,都会造成干扰。
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97~98)
如在学校建有生物园、地理园。校园里有科学家、伟人、英雄人物的塑像,设有媒体资源中心,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教室内有多种媒体的软硬件可供教师、学生运用。
2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如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要求,要懂得运用各种教育传播媒体,甚至要懂得编制教学媒体,还有部分老师要负责学校的多媒体与网络系统的管理。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素养 学生应具备运用各种媒体和网络系统去获取信息的能力。
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输、控制信息的材料和工具。
教育传播媒体: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输、控制教育信息的材料和工具。
麦克鲁汉的媒体观《认识媒体——人体的延伸》(102)
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媒体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感官的变化,引起感觉重心的转移。
2媒体有“冷”、“热”之分 冷媒体主要是想象力参与程度大的媒体(如电影);热媒体是指想象力参与程度小的媒体(如报纸、书籍、广播)3 媒体就是信息 4 媒体是改变社会的最大动力
戴尔的经验之塔《视听教学法》(103)
1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演戏
2观察的经验
3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解析:1越上越抽象 2具体与抽象并不是表示其难易程度,为我们选择教学媒体提供了依据 3每个人的直接经验都是有限的,位于经验之塔中部的电影、电视等可以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4多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但也不要停留在直接经验阶段,要引导学生形成抽象经验。
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104)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