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doc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第 1 页 / 总页数 11 页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西塞山风景区位于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区内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纷陈的胜迹面积为167平方米,。总投资40万元。
西塞山牌楼
接着我们来到了西塞山牌楼,它也是一座仿古建筑,位于西塞山西面山腰,1986年6月动工兴建,1988年月竣工,。牌楼上"西塞山"三个大字由中舒同题写。,直达山顶。 园林绿化 从1962年起,市人民政府就有计划地组织市民到西塞山上义务植树,现山上遍布松、柏、桃树等树种。春暧时节,桃花洞四周桃花盛开,与江涛浪花相映,景色诱人。
道仕袱
我们现在来到了道仕袱,它位于西塞山脚下东侧,这里在历史上先后设置过京都、西陵县、土复镇、楚雄镇、道仕袱镇、市和黄石城等。在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这里曾是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公元1935年8月中秋夜,日寇海、陆、空三军猛攻西塞险隘,使道仕袱这个千年古镇变成了一片废墟,古镇雄貌现已踪影全无。 古钱窖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第 5 页 / 总页数 11 页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尽管道仕袱的古镇雄貌现已荡然无存,但在此处的六次古钱窖发现,却能证明其古代的繁华。
第一次,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发现一金窖及一墓葬的随葬物品。
第二次,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发现一钱窖,方中丈余皆满,钱贯铁线已朽。
第三次,清乾隆甲子(公元1744年)春,发现一钱窖,坎土长二三里,挖掘时间长达数月。
第四次,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发现一窖铜钱,被日寇用船满载而去。
第五次,1955年5月,大冶钢厂水利工程指挥部在西塞山下取土时,发现一银窖,出土银292锭,。
第六次,1967年11月15日,维修西塞山下江堤时,发现宋代钱窖,掘出方孔铜钱串近30万斤。
以上六次发现均在西塞山东,官至宋朝卫国公的吕文德故宅附近。前四次发现仅有文献资料可查,后两次发现则有大量实物为证。最后一次罕见的发现时值文革期间,发掘的实物除文物部门留有千余斤外,所余部分被运到武汉冶炼厂销毁,实为一大罕事。据长年居住在道仕袱的村民传说,西塞山麓埋藏有九个钱窖,按此传说尚有三窖仍埋在地下。 古墓葬 解放后,在西塞附近,曾多次发现古代墓葬。
汉墓群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第 7 页 / 总页数 11 页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1955年,在道仕袱取土修筑江堤时,发现八座汉代砖室墓。出土文物有凿金片、五铢钱、货泉、铜镜、铁刀、四耳壶等。
晋墓
1982年3月,发现两座魏晋时期的砖室墓葬,一号墓出土青瓷碗等16件;二号墓曾被盗掘,仅存瓷碟一件。
元墓
1983年9月,发现元代墓葬一座。墓内发现印有"西方净土"、"西方极乐"字样的"制钱",反映死者信奉佛教。
解放后在西塞山附近一共发现从东汉至明代的墓葬40多座。因保护不周,存者极少。
古诗词
历代名士六朝有江淹、何逊,唐有张志和、刘禹锡、韦应物、李白......,宋有苏轼、黄庭坚、陆游......,明有吴国伦、王世贞、易应斗......,清有宋湘、詹应甲以及现代的董纯才等共40余人,留下吟西塞山的诗词。
写与战争有关的诗有:明代张居正的"指点吴魏争雄处,万军一日蛟龙吞。至今西塞山头色,犹是当年战血痕";顾澍的:"西塞山前百战场,当年将士有辉光"等。
写西塞山美景的有:唐张忠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陆游的:"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等。
写西塞山古迹的有:唐诗人王周的:"千寻铁锁无人问,石壁空存道者形";王可象的:"龙窟寺前新涨急,玉虚殿后碧峰圆";李增荣的:"桃花洞口常盟鹭,流水声中独钓鱼"等。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第 8 页 / 总页数 11 页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写西塞山雄伟气势的有:李白的:"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韦应物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张文潜的:"危矶插江生,石擘青玉"等。
古战场
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作次。
孙策攻黄祖
湖北黄石西塞山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