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渡口区跳磴南侧Z2路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渡口区跳磴南侧Z2路工程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大渡口区跳蹬镇,茶临大渡口区建胜镇,南与巴南区鱼洞镇、江津区珞璜镇隔江相望,西、北与九龙坡区陶家镇、华岩镇接壤。证。竖曲线指标尽量采用一般值。
回复:本项目采用20km/h设计车速;已优化竖曲线指标。
,平面图中K1+220处,地面标高约为213m,该处为填方。,核实设计所采用的测量资料。
回复:已核实并更新,采用最新测量资料。
,根据平面图显示最大的覆土深度超高16m,超过图集规范的计算覆土高度,应单独进行结构验算,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回复:对超过图集规范埋深的临时管涵采用非标预制钢筋混凝土管配筋大样图实施,详见补充图纸C-L-21。

,建议考虑公交车站的布设。
回复:通过对跳蹬南侧路网公交车站的统计与分析,Z2路可不设置公交车站,。
:“为尽量减少冲突,保证安全及通行效率,本次设计主要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设置左转弯专用车道。”与设计不符,应核改。
回复:已修改。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建议预留被交路交叉口的开口位置。
回复:本次设计范围内的交叉口已经由路网中其他设计单位考虑。
4、建设条件

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无霜期349天左右。
气温:℃,℃,℃,℃(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955年1月11日),℃()。
降水量、蒸发量:,,,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mm;。

拟建道路K0+760m处有河流一条(流量较小),~、,~,河流管涵存在破损情况,旱季多处干涸,属季节性冲沟。其它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水田、鱼塘蓄水。大气降雨是该区域内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

建设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整个场地为两山夹一谷的填土堆积斜坡地段,中部沟谷地段较低;场地北侧原为渣场,填土较厚;场地南侧为原始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已清表)。场内最高点位于北侧渣场上,,最低点位于场区中部河流处,,,以缓坡为主,一般地面坡度10°~35°。

经沿线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沿线地层为第四系杂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层,岩性为泥岩和砂岩。各段地层及岩性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Q):
杂填土(Q4ml):杂色(多为灰色、红色,局部黑色),结构松散,主要为混凝土块、砖块、局部煤渣与砂岩、泥岩碎块石组成,~25cm,土石比一般约6:4~4:6之间,回填方式为人工堆填,时间1-4年不等,杂填土主要分布在道路起点端。(ZY9)。
素填土(Q4ml):人工堆积成因,由粉质粘土、泥岩碎石及少量砂岩碎石组成,

呈杂色,碎块石含量约15%~25%,母岩岩性为泥岩、砂岩,粒径一般20~200mm,最大粒径可达500mm以上,含量15~55%。填筑方式无序,偶见少量建筑垃圾,填筑时间2~4年,结构呈松散,压缩性较大,稍湿。该层土主要分布在场地K0+300m~K0+760m,分布较广,~(ZY76)。。
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少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压缩性较大;整个场地分布较广,厚度较薄。K1+190

大渡口区跳磴南侧Z2路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l201163zl
  • 文件大小1.28 MB
  • 时间202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