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物.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物
第一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饮食
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我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作品中,时常可以见到有关饮是粱中的上品。
第十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稻在中原地区的种植比上述几种作物要晚,大约起于周代。稻类有黏与不黏的分别,“稻”最初专指黏者,不黏的叫秔(同梗、粳),又叫稴(Lián)、秫(shú)等等。黏稻适于做酒。“稻”作为稻类的总称是稍后的事。
第十一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2、主食食俗(南人食米、北人食面)
糗(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饭或面食粘连成块状或糊状。
糗一筐。——《国语·楚语》
舜之饭糗茹草也。——《孟子·尽心下》
饼:麦粉所制
飺zí :米粉所制
糗饵粉飺。——《周礼》
饵:米粉所制的饼状物
饵,粉饼也。——《说文》
粥:
饡zàn:以羹浇饭 ,与今天的“盖浇饭”相似
第十二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五牲
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再加犬和鸡
第十三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六畜
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第十四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五味
酸、甜(甘)、咸、苦、辣(辛)
第十五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上古还吃羹。据说有两种羹,一种是不调五味不和菜蔬的纯肉汁,这是饮的。
另一种是肉羹,把肉放进烹饪器里,加上五味煮烂。
第十六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古人进食工具与方式
人类进食方式,据国外学者研究,在现代社会流行最广的是这样三种:用叉子、用手指、用筷子。用叉子的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用手指抓食的人生活在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许多地区,用筷子的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部。
第十七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年代最早的古箸出自安阳殷墟1005号墓,有青铜箸六支,为接柄使用的箸头。
到了汉代,箸的使用非常普遍。汉代的箸形状两端粗细不同,大体为圆柱形,长度一般为25厘米上下,-。
汉代漆案、盘和箸,长沙马王堆汉武出土
第十八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长柄汤匙
第十九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古代进送食物用的托盘叫做案,有长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前者四足,后者三足,可以放在地上,这是食案。食案形体不大,足很矮,所以《后汉书·梁鸿传》说梁鸿妻“举案齐眉”。此外还有书案,长方形,两端有宽足向内曲成弧形,不很高。后世因为坐的方式改成今天的样子,所以才有较高的案几和桌椅。
第二十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簋、簠、豆、皿、俎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簋簠
古人盛饭盛菜不用碗。《说文》虽有盌字,那是“小盂”(水器)。传世古器自铭为盌的,实际上是一个小盂旁边加上一个柄,那是用来舀水的。上古盛饭用簋,一般圆腹圈足,两旁有耳,是青铜或陶制的,也有木制或竹制的。又有一种簠,长方形,用途和簋相同。古书上常以簋簠并举。簠、簋既同为盛食奉神之器,须整洁,故古人将“簠簋不饬”当作指责为官不廉的婉词(见《汉书·贾谊传》)。簠出现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晚期,终于战国。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簠fǔ: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
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鼎、甑、鬲、甗
上古的烹饪器有鼎、鬲、甗等。有陶制的,也有青铜制的。
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称甑,用以盛粮,下体为鬲,用于煮水,即现代的蒸锅
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上古煮饭用鬲,蒸饭用甗。鬲似鼎,有三只空心的短足,下面举火炊煮。甗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似鬲,里面盛水,烧火煮水使蒸气上升到上层。上层似甑(底部有孔的蒸器),里面放米谷之类。上下两层之间有个带着许多孔的横隔(箅子),既便于透过蒸气,又免得米谷漏到下层。
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鼎有三类:一是镬鼎,系用以煮牲及鱼、腊的大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镬字。著名的后母戊鼎便是镬鼎的代表,该鼎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
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第二类鼎是设食鼎,或曰正鼎,有的学者命名为升鼎。其主要功用,是盛放镬鼎煮熟的肉食。
王子午升鼎
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四十一页哦
第三类鼎是羞鼎,又称陪鼎。镬肉及盛到正鼎内的肉是无滋味的,所以食用时还需要以羞鼎内的羞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2.21 MB
  • 时间202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