轵城实验中学新语文“三段式”课堂教学案
课题
黄河颂
备课时间
3月7 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主 备 人
补充调整:
曹佩贤
一、自主学习,挑战文本
1、课前3分钟演讲
教学目的
1.通过反轵城实验中学新语文“三段式”课堂教学案
课题
黄河颂
备课时间
3月7 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主 备 人
补充调整:
曹佩贤
一、自主学习,挑战文本
1、课前3分钟演讲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化含义.
二:质疑解惑,解读文本——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20—-25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作品和背景
1、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和愤怒表达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补充调整:
二、初读感知
(一)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朗读指导:朗读教学环节如下:
1、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中,为下面的朗读蓄势。)
2、诵读:让我们琅琅地读。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读好一首诗呢?
:
a,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b, 时代背景的把握
c,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d,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帮助学生回忆、稳固 老师曾做过的朗读指导知识)
、老师配乐范读(《黄河钢琴协奏曲》),生作批注。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朗读时要读得热
黄河颂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