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a、古代三个宏大的皇后b、舜、汤、文王 c、屈原自己的家人
题号:20 以下句子中的“假设”,当动词“像”讲的是〔〕。
a、其翼假设垂天之云 b、吾翁既假设翁 c、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 d、愿取吴王假设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题号:21 以下句子中的“征”,当“证明,验证”讲的是〔〕。
选项: a、寡人是征 b、兵未见而先见败征 c、近鲁阳樊君被征 d、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
题号:22 以下句子中的“征”,当“五音之一”讲的是〔〕。
a、寡人是征 b、兵未见而先见败征c、近鲁阳樊君被征 d、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
题号:23 以下句子中的“封”,当“封闭,封合”讲的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封书两行泪 c、封王子比干之墓 d、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
题号:24以下句子中的“服”,当“衣服”之意讲的是〔〕。
选项: a、四罪而天下咸服 b、曾是在位,曾是在服 c、春服既成 d、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题号:25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句中的“服”可以理解为〔〕。
选项: a、听从 b、政务 c、衣服 d、器具
既东封郑的封(二)文言文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学问点梳理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应〕
3.秦伯说 〔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袱”〕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假设: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假设〕
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好像〕
余悲之,且曰:“假设毒之乎?”〔你〕
望洋向假设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假设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遥远的地
既东封郑的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