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漕路 41 号工业研发楼建设项目
地铁保护方案
上海坑围护结构。地铁安全保护区范围基坑围护结构采用 ******@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底标高为、,靠近地铁一侧采用三轴搅拌桩重力坝形式;其余侧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
回复:我司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每幅三轴桩做好记录,
对于施工过程中有异常情况的位置,会采取加强措施确保安全。开挖前做降水试验验证围护体系是否密闭,是否达到隔断微承压水层的要求。
(3)搅拌桩施工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均匀慢速、低水灰比”的要求施工三轴搅
拌桩,施工顺序先近后远退离地铁结构实施,跳浜施工,水灰比不大于,控制桩身垂直
度,确保成桩质量。搅拌桩加固必须先进行实验性施工,以优化施工参数,减小对地铁
的影响。基坑土体加固须进行全断面抽检, 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方可开挖施工。
(4)施工顺序和开挖支撑。按照“先远后近”开挖施工,东西 2 侧按照设计图施
工 1:配筋放坡。基坑沿地铁侧留土宽度不少于 4 倍的单层挖深,且最后挖除。开挖后
应及时浇筑垫层,快速形成底板。
5) 施工监测
为尽可能减少基坑挖土对基坑围护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特别是地铁)造成的不利影
响,及时掌握的工作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在整个施工中实施信息化监测施工。在地铁上行线隧道内设置准测点以监测地铁隧道的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变化;另外,对四周环境及地下管线也进行沉降观测。
(8)开挖之前,施工单位应排出详细的日历挖土计划和顺序,包括底板形成时间要求。为严格控制坑底隆起,减少对地铁的影响。详细施工开挖方案另报。
(9)回筑施工。注意回筑过程中围护结构的位移控制,结合防水要求进行回筑施
工。
(10)入口区域临时路面加固
大门入口处采用钢筋混凝土路面,铺设双层双向钢筋,减小车辆行驶对于地铁造成的影响。为避免对地铁隧道造成影响。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监测概况
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 DG/TJ08-2001-2006
J10884-2006 )有关规定及设计相关要求,本项目监测整体等级定为二级,对基坑外边缘以外建(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在施工中进行巡视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通知参建各方,必要时追加其它监测项目。
监测内容
1)管线垂直 / 水平位移监测
2)建(构)筑物垂直 / 水平位移监测
3)建(构)筑物倾斜监测
4)裂缝监测
监测方法
( 1)垂直位移监测
参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 DG/TJ08-2001-2006 J10884-2006 )中节,本项目沉降观测采用一级监测网进行水准测量,在远离施
工影响范围内的稳定地段( 3 倍以上开挖深度)设置 BM1、BM2、BM3三个基准点,
基准点相互近期校测和联测,各观测点的观测值均以高程进行换算。在基桩施工
开始前对各观测点进行初次观测(三次),并取三次观测平均值为该点初始值,
其后各观测点前后观测值之间及与初始值之间进行对比计算,得到本次变形值、
累计变形值和变形量曲线。要求附和差(或闭合差)小于 mm( n 为测站数)。
仪器:徕卡 NA2 型水准仪加 GPM3平板测微器,因瓦合金尺;
精度:±( km)。
2)水平位移测量
建立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按解析坐标法进行计算,
通过坐标的变化计算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情况。某监测点本次坐标值与前次坐标
值的差值为该点本次位移变化量,本次坐标值与初始的坐标值之差值即为该点累
计位移量。
仪器:徕卡全站仪;
精度:± 2″,± 2mm+ 2ppm× D。
水平位移监测一般采用基准线法、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 、精
密导线测量法等。根据施工监测的时效性要求,考虑土建施工的各种影响,宜使
用高精度仪器,采用简易、省时、精度可靠的监测方法。本方案中我司拟使用徕
卡 1″级全站仪,主要采用小角度法进行施测。
水平位移基准网采用精密导线形式,基准点成对布设,位于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均匀分布。基准点与工作基点联测,构成导线网。
采用前方交会法监测,首先需在被监测对象附近布设工作基点。因
地铁保护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