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策略心理
第一页,讲稿共十九页哦
推销怪才,巧定价格
吉诺·鲍洛奇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食品零售业大王,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商战传奇。
鲍洛奇的推销天才在10岁那年就显露出来了,某手机专卖店进驻高校校园摆摊设点打出了销售广告:“××型号手机原价890元,对大学新生大酬宾现价680元,此优惠价只售三天。”有的新生或家长到市场上一打听,果真售价890元。由于680元的酬宾价的确便宜,于是,不少新生刚入学就买了这款手机。两三天的报到时间,仅这一所学校就销出近千部手机。
点评:由上例可看出,下调商品的价格,其销售量就上升。这就是“商品价格对消费需求具有调节功能”。
第八页,讲稿共十九页哦
第二节 消费者的价格心理
一、消费者的价格心理特征
1.消费者对某些商品价格具有习惯性——哪种商
品应该订什么样的价格?在顾客的心目中总是有一个参考标准。顾客对商品价格的这种认识,是在消费者长期、反复的商品购买实践中,通过对某些商品价格的反复感知和长期的购买经验积累而形成的。 由于习惯价格是消费者经过长期购买而形成的经验认定价,所以,这种习惯价格一经形成,往往要维持一个较稳定的时期一般不易改变。
2.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变动具有敏感性——商品价格的敏感性,是指顾客对商品价格变动在心理上的反映程度和速度,即在不同的商品价格同时进行调整时,有些商品价格调整幅度很大,顾客也不会产生激烈而普遍的对抗情绪;有的商品调整的幅度虽然很小,也会使顾客产生强烈而普遍的反应。
第九页,讲稿共十九页哦
3.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具有感受性——感受性,是指顾客对商品营销价格高低的感觉程度。
一般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高低的判断有三种途径:一是与同类商品价格比较;二是与不同类商品的价格比较;三是通过商品本身的外观、重量、包装、使用特点、使用说明进行比较。有时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高低的判断与需求的紧迫程度有关,当急需某种商品时,往往就不大计较商品的价格了。
资料:某旅行团到山东泰山旅游,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好不容易登上了“南天门”,大家都有一种胜利的感觉,可都又觉得喉咙快冒烟儿了!来瓶矿泉水吧。一问价,所有的摊主都说:“5块钱1瓶。”“好家伙!山下明明是一元一瓶吗,怎么一会儿工夫变成5元了?”买吧,的确是太贵!不买吧,实在是口渴的要命。没办法,贵就贵吧,带队的一咬牙!大家每人1瓶先解解渴再说。
点评:一瓶矿泉水由1元一下子变成了5元,消费者当然很容易感受得出来。但由于急需又无法计较价格而忍到下山后再买便宜的,所以,虽然嫌贵,但还是买了。
第十页,讲稿共十九页哦
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是指顾客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价格的选择性倾向。
二、价格变动与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价格的调整与变动是经常发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决定商品价格形成中的因素——商品价值量,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调整商品价格也就变成很平常的事。
1.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受需求迫切性的影响
2.有时价格与需求量呈同向变化倾向——通常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应该呈反向变化倾向,即价格下降,需求上升;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但有时价格与需求量呈同向变化倾向。情况如下:
第一,当某些商品价格下跌时,销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却受到抑制。其原因主要在于:①认为商品商品自身品质差;②认为是冷背商品;③认为马上要推出新的替代产品;④认为今天降价幅度还不够,明天还会继续降价。
第十一页,讲稿共十九页哦
第二,当某些商品价格上涨时,结果却发现一些消费者购买欲反而更加旺盛,其原因主要在于:①认为商品提价,说明是受人欢迎的商品,应该购买;②认为以后还会提价,如不早买将来花钱更多;③认为提价是因为商品提高质量和增加功能的缘故,或者是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买了肯定不会吃亏。
第三节 商品定价与调价的心理策略
一、商品定价的心理策略
1.新产品定价的心理策略
(1)撇脂定价策略——是指新产品销售随时间的推移采取先高价后低价的价格策略。
(2)渗透定价策略——利用新产品进入市场初期,消费者对新产品还不十分了解,购买率尚低,而消费者又都有求实惠心理,商家对新产品采取低价出售,以便迅速打开销路,待销路打开后,再步步渗透,逐渐将价格提到一定高度。
第十二页,讲稿共十九页哦
(3)满意定价策略(也称反向定价策略)——这种定价策略介于撇脂定价策略与渗透定价策略之间,根据消费者对新产品所期望的支付价格来定价。
2.新产品定价策略的心理依据
商品价格策略心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