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绳子,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4、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绳子,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4、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2、 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准确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
的顺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和新词。
二、指名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边默读边考虑,完成填空,课文是怎样写兵马俑神态的?
①这些兵马俑神态,。有的兵俑,,,,这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有的兵俑,,,这是刚入伍的。
②一匹匹战马,,,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2、引读理解。
这一段作者先总写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分别写老战士的外貌是(留着胡子),神态是(虎视眈眈,神情非常严肃);写新战士的外貌(束着头发),神态是(一脸稚气);战马的外貌是(膘肥体壮),神态是(竖耳瞪眼)。
①句中“也许”可换成什么词?(或容许能)在句子中表示推测和估计的意思。
②句中“似乎”可换成什么词?(好似)在句子中表示推测,不肯定的意思。
3、齐读第4自然段。
4、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5、小结:作者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词语描写了兵马俑的外貌、神态,使我们身临其境,仿佛回到远古时代,目睹士兵和战马的风姿,同时由衷地赞叹起塑造兵马俑的古代艺术家那高超的技艺.
6、用归并法概括第2段段意。
四、学习第3段。
1、齐读第3段.
2、讨论。
①“沉睡"是什么意思?“沉睡了两千多年”是指什么?
②“重大发现”已经说明了这个发现的意义之大,前面再加上“
秦始皇兵马俑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