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搏原理临床适应症禁忌症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是常见的一种机械循环辅助的方法,是指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放气,达到辅助一个完整的心脏周期
B = 未辅助的动脉舒张末压
C = 未辅助的收缩压
D = 舒张增压
E = 降低了的动脉舒张末压
F = 降低了的收缩压
反搏治疗时动脉压波形变化
提高舒张期压力
增加冠脉灌注
增加心肌氧供给
球囊充气
球囊放气
减少心脏后负荷
降低心脏做功
减少心肌氧耗
增加每搏量
Neurologic 神经系统
对其他系统影响
Neurologic 神经系统
Respiratory 呼吸系统
对其他系统影响
Neurologic 神经系统
Respiratory 呼吸系统
Renal 肾脏系统
对其他系统影响
Neurologic 神经系统
Respiratory 呼吸系统
Renal 肾脏系统
Vascular 血管系统
对其他系统影响
压力传感器
反搏泵
最好在有造影条件的情况下置入
IAB导管的头端应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大约1到2厘米处。
如果没有造影条件,将IAB导管的头端放在路易斯角,到脐,再斜向股动脉穿刺部位,测量需置入 的长度。 [备注:置入后应立即进行X线摄片,以确认球囊导管置入在正确位置。]
主动脉反搏导管的置入
导管室支持 (21%)
心源性休克 (20%)
高风险搭桥病人辅助 (16%)
体外循环脱机 (15%)
顽固不稳定性心绞痛 (12%)
心衰(6%)
AMI后的心脏结构性并发症(6%)
其他(4%)
IABP常见适应症
顽固性心绞痛
接近心梗
急性心肌梗塞
顽固性心室功能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即急性MR或VSD,或者乳头肌断裂)
心源性休克
血管造影、血管成形术等介入手术操作的循环支持
IABP常见适应症
缺血相关性顽固室性心律不齐
感染性休克
术中产生搏动血流
搭桥后辅助脱机
对非心脏外科手术提供心脏支持
在心脏外科手术前提供循环支持
外科手术后心功能不全/低心排综合症
IABP常见适应症
心肌顿挫
转到其他心室辅助方式的过度方法
解剖缺陷纠正后的心脏支持
IABP禁忌症
严重的主动脉关闭不全
腹主动脉和胸主动脉瘤
严重的髂动脉钙化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
严重的肥胖和腹股沟瘢痕必须使用带鞘穿刺
球囊膜穿孔
肢体缺血
穿刺部位出血
血小板减少
球囊导管不工作
感染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与反搏相关的不良反应
球囊膜穿孔
原因
接触尖锐的器械
在使用过程中不正常的球囊膜折叠可能导致球囊疲劳破裂。
与钙化的斑块接触时,由于表面的摩擦,最终导致球囊膜穿孔
如果发生穿孔,在IAB导管内可见到血迹。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IABP发出漏气报警
在导管气路的体外管道或气路延长管中可见到干血点或含血的液体
反搏压波形突然改变。
球囊膜穿孔
应立即采取的措施
停止反搏
取出IAB导管
如果怀疑穿孔,应让患者报此垂头仰卧位。
如果患者的状态许可,可重新插入IAB导管
评估
预防
处理
观察氦气管有或没有出现血液,增强低,气体丢失,和/或球囊导管报警
置入前不要移动球囊导管
如果观察血液从导管流至延长管,断开泵体与球囊,立即通知医生
球囊膜穿孔
球囊膜穿孔
IABP使用过程中或之后,均可能导致穿刺侧的下肢缺血。
原因是血流受阻塞所致,如:
血栓
动脉内膜撕裂或形成夹层
鞘管或IAB导管的存在阻碍血流
如果在拔出IAB导管后出现肢体缺血,应考虑血管再通手术。监测穿刺侧的下肢远端缺血症状的发展。
评估
预防
处理
检查远端脉搏,皮肤颜色、皮温、和毛细血管再充盈(q30min,共2h)
检测脚趾双侧温差
小型号鞘、导管
风险评估:女性、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
选择最好脉搏跳动的分支
利多卡因注射解除动脉痉挛
对侧肢体置入鞘、球囊
鞘管置入处进行股动脉旁路移植
球囊膜穿孔
穿刺部位出血
导致穿刺部位出血的原因有:
穿刺过程中导致动脉损伤
穿刺部位的导管过度移动
抗凝治疗
直接按压穿刺部位可以止血,同时需要确保充足的远端血流。如果持续出血,需要考虑手
术修复穿刺部位。
评估
预防
处理
观察穿刺处前方和后方出血或血
小心穿刺
抗凝治疗中监测
防止导管插入部位活动
直接压迫穿刺处(要保证远端血流)
手术修补
穿刺部位出血
评估
预防
处理
每天监测血小板数目
避
反搏原理临床适应症禁忌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