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陈丽惠 摘要 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分析,估计和假设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在要求,采用估值技术和方法不影响利润操纵。该文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关键词 公允价种手段对企业财务利润或获利能力进行操纵的行为称为利润操纵。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是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而利润操纵则是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其目的是欺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不当利益。本文所论述的利润操纵是指第二观点。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制定相应的会计规范时都非一统就死,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这使企业以合法的手段调节利润成为可能。由于盈余管理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条件,所以手段的应用是在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上需要估计的项目进行调整。如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来达到修正企业盈余的目的。因此我们对盈余管理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强会计政策的科学性。利润操纵的动因主要是企业通过利润操纵最终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为规避所得税而隐瞒利润、为获得股票发行资格、实现配股、为了提高发行和配股价格、避免股票被摘牌及企业为追求良好外在形象而虚增利润等等。利润操纵则是以不合法的手段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如提前确认营业收入与推迟确认本期费用,应收账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存货计价不当等。利润操纵的有些手段貌似合乎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但是突破了一定的限度,就成为不合法的操纵行为。
企业选择何种计量模式或计量属性是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家制定诸多会计政策供企业选择,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为了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允许企业选择与本企业相适应的会计政策。而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时,必然会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选择出最有利于企业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从计量模式的选择到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可能的动机:第一,规避市场管制的动机。在证券市场中,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规定,若上市公司连续2年亏损,或当年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就要对该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即在股票名称之前冠以“ST”的符号;如果连续3年亏损,则
暂停股票上市,甚至终止上市。许多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时,都逃脱不了“ST”的处理。此时,上市公司偏向于采用操纵利润的方式满足政府对上市管制的最低要求。规避市场管制。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很可有能是出于此动机。第二,避税的动机。由于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择性,企业管理者就有可能会利用这一点进行盈余管理,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很多拥有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很可能就是出于此动机。仍旧选择成本法计量模式。第三,防止政策应用出错的动机。一项会计政策的应用,会设定严格的遵循条件。只有在满足条件的时候才能采用,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是一样。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上市公司在确定此类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时,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找到这样的市场价格;或者即使已找到这样的价格,却不知道是否可以使用。为了避免在政策运用中出现偏差,上市公司在做选择时有可能对新政策不予考虑。
许多人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便利。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资产评估人员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事实上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再好的准则也无能为力。相反,如果会计资产评估人员审计人员具备高的职业素质并遵守职业道德、证券市场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相信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可以得到保证。即问题不在于公允价值本身,问题在于政策的制定及政策执行运用。公允价值是利润操纵的一个手段而不是根源、只有消除根源才能杜绝利润操纵,这是公允价值能合理使用的一个必要前提。
3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分析
公允价值本身并不存在可靠性问题,对可靠性的怀疑实际上是对市场有效性和评估技术可靠性的怀疑。
公允价值会计虽然涉及到未来的交易的预测,如金融衍生产品的未实现损益,这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传统会计所倡导的收入实现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表面上看是不可靠的。但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涉及的金额巨大,如果不及时地在表内反映它们的价值变化,将
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