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论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是道德建立的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成才中起着特殊的积极作用。老师师德水准的上下,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学习,发现我学理论中去。所以,老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老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像
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爱学生是师德的根本要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照应。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老师。广阔老师必须满腔热情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效劳,注重言传身教,注重为人为学,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努力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立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鼓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3、做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时时处处作学生的表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之化身,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老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那么,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苏霍姆林斯基说:,作为老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根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有关本领。为师者只有到达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老师职业。所以,老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老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奉献给学生。
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老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德以率才、才以养德”,师德、师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重德行、慎操守、严律己、勤治学、遵师道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
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少一点功利性的宣传;多一点面对面地交流,少一点无礼的喝斥;多一份平等的关心,少一份不公的偏心;多一点设身处地,少一鲁莽冲动,用自己实在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化学生,用高尚的品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