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师德为先-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所谓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也就是教师这一行业的风气和风尚。重师德,讲师风是塑造大学文化、凝聚大学精神之根本。师德师风作为学校的灵魂所在,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体现的是严谨的治学作风、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除了向学生“传道授业”外,还应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人处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高校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可理解为遵纪守法,品德高尚,诲人不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纵观古今,对比中外,师德建设始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前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何为大师?德艺双馨的教师可谓之大师。艺当指教育艺术和教科研能力,而“德”则是指道德水平。大师,不一定非得资历深、年龄老、名声大,主要看其道德水平,教学能力强、道德水平高的年轻教师,照样可以做“大师”。
当今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颇为显著的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不良思潮不断冲击着高校教师,造成师德师风建设与新时期要求不适应,如价值观失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横行;心浮气躁,治学不严,与科研精神背离;功利思想严重,师生关系紧张,育人意识不强;政治倾向模糊,敬业精神淡化,道德观念薄弱;对学生缺少关爱,甚至侵害学生,等等。殊不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进入大众化发展时期,大学仍应以德育为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师德师风比知识和能力还要重要,甚至比学位和职称更重要。因此,高校要始终把师德建设置于首位,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求教师严于律己,有所担当,加强师德修养,力戒浮躁、浮浅、浮夸,做到爱岗敬业、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具备崇高责任感和事业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首先自身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就要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学为人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 “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