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方制备及注意事项
蒋树龙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课件
膏方简介
中药膏方(亦称膏滋方),是以复方中药煎熬,去渣滤清,取汁浓缩后,以胶或蜜等赋形剂调制而成的膏状内服制剂。膏滋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胶
浸药
煎汁
浓缩
收膏
贮藏
编辑课件
浸胶
将阿胶置入黄酒中一昼夜以上,直至其完全融化,待用。
编辑课件
浸药
将饮片倒入凉水中,水面高于药面10-20cm 左右,某些包煎药物,如旋复花、蚕砂、车前子等须用纱布包裹好后投入,而贝壳类、矿物类药物最好也要包煎。至于先煎后下,就不必要求了。饮片浸泡时间约一夜。
编辑课件
煎汁
容器:最好用陶器、瓷制品,其次是不锈钢或铝锅,不能用生铁锅。
煎煮:开始时水面应高出药面5cm ,一直煎至与药面相平,在其过程中可适当添加热水,以防干涸烧焦,煮沸1h 左右倾出头汁,再加热水煎汁,水面约高出药面3cm ,煮沸45min 左右, 三汁的水面接近药面,煮30min 左右。
取汁:将所有药汁集中,用100 目筛子过滤,静置一夜,倾出药液,去除沉淀物,此为清汁。
编辑课件
浓缩
将清汁置锅内用大火煮沸浓缩,边煮边用筛子捞去浮沫,每捞1次,随即将筛子在清水桶中漂净,待药液转稠,直至用筷子挑起成线或取少许滴于毛边纸上,以不渗开为度,其容积约为清汁的2/5,此为清膏。
编辑课件
收膏
收膏方法:将所得清膏与泡好的阿胶混合,再投冰糖,然后用筛子把此浓膏再过滤一遍,收膏用文火,并用竹片括清锅边并不断搅动铲底以防焦化,待锅内膏液向上涌动时,用扇子吹散锅面的热气,一则防止沸溢,二则加快收膏过程。等膏液只在锅内沸腾,不再上涌,预示膏滋即将熬好。如要加入兑药(如人参粉、虫草粉等),缓慢投入,边投边用竹片搅匀。待气泡成黄豆大小时,说明膏滋已熬好。
收膏标准:用竹片从锅内提起,见膏滋向下滴成三角形,即 “挂旗”。要是旗下有滴珠,提示水分尚多,仍须再熬。而“挂旗”大,说明膏滋熬得偏老,适于在暖冬服用;“挂旗”小,说明膏滋熬得偏嫩,适于寒冬服用。
编辑课件
贮藏
膏滋药熬成后盛放在陶瓷或搪瓷容器中,该容器应事先洗净消毒并烘干,膏滋药经一夜冷却,第二天方能加盖, 以免水蒸气冷凝回流于煎膏中,使膏面稀释,含水量高易产生霉变现象,膏滋应保存在低温洁净干燥的环境中。
编辑课件
膏方制备及应用的注意事项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编辑课件
存在问题
1、口尝有“砂粒感”:
①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搅拌用的棒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带入或脱落灰屑。
②药汁中带入泥沙、药渣等异物。
③煎膏附料如冰糖、核桃、芝麻等中掺杂细砂、尘土、果壳等杂物。
④因火候过大,胶未完全溶解等原因而引起粘锅结焦。
编辑课件
2、容易“出花”:
①使用的器具,特别是容器没有充分消毒。
②膏方制备中如附料准备间、制膏间、凉膏间,没有区分开来,造成交叉污染。
③膏质过嫩,水份控制不当,含水量较多。
④膏方制备完成,未完全散尽热量就加盖,使膏体及容器内壁凝结水珠。
⑤凉膏间潮湿,致使膏体表面凝结水汽和细菌。
编辑课件
3、焦化:
①在药材煎煮过程中出现焦化。这是由于浸泡时间不够久,药材没有充分吸收水分,在煎煮过程中继续吸收水分, 造成焦化现象。
②在浓缩过程中出现焦化。由于浓缩过程中药液不断蒸发,药液中含水量减少,极易出现焦化现象。
4、返砂:煎膏置放日久后,易产生糖与药汁分离,或有颗粒状析出的现象,习称“返砂” 。
编辑课件
解决方法
1、制备中使用的器具要注意清洗,保持清洁,不要带入灰屑、纤维等杂物。
2、药汁煎好后需过滤。药汁需静置24h,取上清液或静置1h,离心后浓缩。在浓缩中,要用筛子不停捞去浮沫。
3、需加入芝麻、核桃等附料的膏方,应注意该些附料的清洁度,需认真淘洗、挑选,滤除泥沙,去除果壳。
4、在收膏阶段,因避免火候太大,水分蒸发过快则引起粘锅结焦。
编辑课件
5、盛膏方的容器应消毒烘干以备用。
6、加工制作的场地应与制作规模相适应,并有防虫、除湿、排风、降温等措施。各个工作区域应相对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7、浓缩收膏应至“挂旗”,且旗下无滴珠。
8、膏滋药需经一夜冷却,第二天方能加盖。
9、凉膏间应监测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度以下,湿度控制在45%-75%之内;室内至少每日两次、每次半小时进行紫外线消毒;货架应保持清洁。
编辑课件
10、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照膏方的操作规定进行操作,药材要经过充分浸泡,并在药材煎煮前加入足量的水, 一般采用超过药面15厘米,煎煮过程中应及时搅拌。
11、在煎煮完成过滤药渣时要保证药液中药渣去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