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王业干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家长、亲友、老师、同学,乃至周围朝夕相处的其他人,如学校的保安、清洁工、生活老师,等等。其中核心的教育力量应当是教师-家长所形成的教育合力,教师与家长只有一致合作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王业干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家长、亲友、老师、同学,乃至周围朝夕相处的其他人,如学校的保安、清洁工、生活老师,等等。其中核心的教育力量应当是教师-家长所形成的教育合力,教师与家长只有一致合作, 才会真正推进教育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 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 就是两个 ‘教育者’——学校和家庭, 不仅要一致行动, 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 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否则,教育的作用将会受到干扰、削弱, 甚至抵消。”因此, 如何实现家长、教师在行动与信念的一致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笔者在此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良好的关系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关键
如何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努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努力使双方的关系建立在理解、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 加强彼此的了解,与家长成为朋友和合作的伙伴。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家长。我们知道,每一个家庭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差异性很大,而家长之间的差异往往表现在学历、工作、家庭情况等方面。如他们中有的学历太低,不能辅导孩子学习;有的工作确实辛苦,根本没有时间教育孩子等等。当然,要想赢得家长的理解、信任与支持,首先就要让家长认识你,了解你。教师应该主动向家长讲述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目标。教师和家长加深了解,对于共同教育学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家长与教师沟通时,我们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合作关系。在学校,我们经常看到家长被 “请”到学校,班主任对其进行劈头盖脸的批评,根本不给家长申诉的机会。家长往往是忧心忡忡而来
,满脸沮丧、气愤而归,接着就是孩子回家被打被骂。有些情况恰恰相反,有的家长一到学校就颐指气使,动不动就到校长那儿告教师的状。正是因为上述这种不平等的关系, 致使家长缺乏教育的信心, 也降低了教师工作的热情, 同时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与家长只有互相尊重,学生才会真正信任教师与家长,教育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正确的方法有利于与家长的沟通
与家长的沟通可以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单独谈话。单独谈话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通过单独谈话,教师可以与家长互通信息,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减轻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在单独谈话时,班主任还要特别注意谈话的内容和时机, 不要只停留在去批评、去解决问题上, 在谈话时要注意把那些积极的教育因素加入进去,如帮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学生进步时与家长单独谈话,使家长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鼓励。二是家长会。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情感沟通的有利时机。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要努力创设一种活跃、和谐
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