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也见过那些职业头衔很多的人,比如CEO/天使投资人/教授。据说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社会:职业壁垒更模糊,身兼多职成为时尚。但是,各项工作都做得出色的人并不多,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跨越多行业,并取得成功的人则更为罕见。想在多样化的选择中成功,关键是洞悉跨行业和跳槽背后的真实线索。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英国人,名叫Simon Pulman-Jones,他的简历翻译过来是这样的Simon Pulman-Jones教育背景:1982年-1985年 毕业于剑桥大学 英国文学硕士1990年-1996年 毕业于伦敦政经学院 社会人类学硕士及博士工作经历:本科毕业后陆续在电视台担任编剧、纪录片助理摄像等工作,主要从事人种志方面的纪录片拍摄1997年-2000年 博士毕业后在伦敦政经学院LSE未来媒体项目担任研究员2000-2003年 美国咨询公司Sapient 用户体验部门主管2004年-至今 在全球第四大市场研究机构GfK 陆续担任创新&人种学欧洲总监,创新&数字化全球总监及战略创新全球总监职责:将人类学和人种学的知识应用在新产品、服务或者战略方案的研发中。此外,他还一直在剑桥大学i-Teams担任创新学导师Simon的履历也许并不符合我们对职业的传统定义:从最初的电视人转作学术研究,后又进入商业咨询领域,跨越多个行业;工作地点也一直往返于英美之间。照常理,这必然带来职业断层和人脉流失,他是如何完成衔接的呢?这条职业发展之路是否有迹可循?通过和Simon的聊天,我了解了他履历背后的故事。往下读之前,不妨先自测一下1、在某岗位工作不到5年,兴趣广泛,定位迷茫。go to A2、在某领域工作5年左右,觉得行业无前景,想转行却因看不清未来不敢轻举妄动。go to B3、在某个职位工作5-10年,积累了很多经验,对自身优势非常明确,想要做些不同的事情。go to CA. 成为T型人才在职业初期,最重要的是学会取舍。Simon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电视台实习,为肥皂剧创作剧本,他觉得那个剧本特别烂,不久就放弃了做编剧。后来开始拍摄纪录片,出于热爱干了很多年。但到后期,他觉得自己更向往稳定生活,并没有终生拍摄纪录片的决心和投入度。深度审视自身,他觉得自己最大的能力是和各种背景的人交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于是他重返校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