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孟思想之比较(异同点).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孟思想的比较与继承“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建立了以“仁”为中心,“仁”“义”“礼”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一个道德学说整体。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道德思想,他倡导持志养气, 重视立志,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锻炼。孔子首开私学,创立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 对儒家学派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孟子的学术思想一部分继承于孔子的思想, 另一部分则是孟子自己的创造, 而这后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一、孔孟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在“仁”方面, 孔孟都主张“仁者爱人, 人恒爱之”。也就是说,他们二人不约而同的认为“仁”对一个人的情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身的“仁”, 才能靠这种魅力影响和感化他人的, 也才能又凭此效力于社会奉献于他人的,否则“为人者难成君子”,“为王者难得天下矣。” 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雍也》)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论语· 颜渊》) 3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卫灵公》)4 、仲弓问仁。子曰: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颜渊》)在轻名利重节操、反战争求和平、兴学堂去愚昧等诸多方面孔孟都有相同理念。继承孔子这种将心比心、由己及人的思想在孟子的思想中得到继承与发展。 1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之。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孟子·离娄下》)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 梁惠王》) 孟子“民本思想”( 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对孔子思想的超越。二、孔孟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1. 人性问题。孔子主张“仁”为根本, 而孟子主张“义”为首要。孔子要求人们尊奉“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天下之民莫非王臣”的愚忠思想,他因此也就要求人们忍辱负重,无怨无悔,要“温良恭俭让”。孟子主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君有大过则谏, 反复之, 不听, 则易位”,“君之视臣如草芥, 则臣之视君如寇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也就是说,孟子更主张一个人要有个性,不能畏首畏尾,惟命是从。 2. 人格培养。孔子: 克己复礼。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孟子主张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磨砺才能真正具备“治天下”的德才, 也才能奉献于社会造福于他人。 3. 君臣关系。孔子主张“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对于不称职的君王, 孟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 则易位。”(《孟子· 万章下》) 在君臣关系上, 孟子也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 他曾当面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 离娄下》) 4. 仁义理智。孔子侧重强调“克己复礼”。孟子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成, 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孟子· 尽心上》) (对自己:反省自己, 在己真诚; 迫使自己推行推己及人的恕道) 5. 对待学问。孔子以为“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孟子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 道德修养。(一) 孔子认为, 最理想的人格境界是“圣人”,其次是“君子”。 1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 斯可矣。(《论语?述而》) 2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智) 者不惑, 勇者不惧。(《论语?宪问》)①欲仁得仁: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②善学知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学、思统一)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多闻、多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见贤思齐) ③克己为仁: 非礼勿视,

孔孟思想之比较(异同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17-01-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