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书征文老劳模的读书梦以文为梦征文.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书征文---老劳模的读书梦:以文为梦征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中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他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这是袁隆平的梦,是中
读书征文---老劳模的读书梦:以文为梦征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中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他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这是袁隆平的梦,是中国人的梦,也是全人类的梦。
在湘乡市虞唐镇大青村的一个山旮旯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叫谭立人,今年六十七了,他皮肤黝黑,头发花白,满目慈祥,历史的风云与生命的沧桑已把他雕琢得极为普通,可就是这样一个极普通的老人却胸怀读书梦,自己读书、编书,引领村民读书,传播精神文明,充实农民的农闲生活。为着这样一个梦想,他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他从小爱好读书。1966年高中毕业时,碰上了取消高考,他戴着“知识农民”的帽子回到乡下。他一刻也不闲着,白天在生产队里拼命干活,晚上读毛主席著作,背“老三篇”,煤油灯下写心得体会。他不甘寂寞,见缝插针,抢时间读书读报,办黑板报,组织文艺宣传等。正因为读书,他成了生产队的学习辅导员、科技员,从大队科技主任到民办教师再到后来选拔到公社电影放映队这样一个既让人羡慕,又要出汗出力不断努力学习的岗位。他对读书养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随着知识积累日益丰富,电影队的工作日益突出,青春绽放光彩,1979年起他所在的电影队成为全省的红旗单位,1982年他荣幸地被评为文化战线唯一的“湖南省劳动模范”。伴随荣誉而来的是组织给予了他更大的舞台,1986年,他兼任了乡文化站站长,他干得更起劲了:建起了图书室,组织演讲比赛、知识抢答赛、故事会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鼓励乡村农民积极参与。

人生因书本而改变,本是农民的他,深感读书的好处,也深知农民对书本的渴望。1996年,顺应农民的呼声,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读书人办起了全国唯一的乡村文学社——湘乡市虞唐镇银河文学艺术社,并被选为社长。办刊___年来,《银河》反映地方风土人情,轶闻典故,新农村新气象新风尚,弘扬先进文化,讴歌时代精神,农民写,写农民,乡音、乡情、乡风,真实、朴实、充实,成为乡民阅读、的首选,受到在外地工作、居住人士的青睐,为他们搭建了了解家乡、情系桑梓的桥梁。
社刊《银河》成了农民读书作文的平台,施展才华的小天地,一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笔杆子”们跃跃欲试,一辈子与写作无缘的作田汉、老太婆纷纷上阵,把心中的故事、梦想倾泻于笔端。虞唐镇熟潭村72岁的农民成柱国,一辈子窝在家里“搓泥巴”,《银河》办起来后,他焕发青春,捧起了书,拿起了笔,后来竟当上了《银河》副主编,还把自己在银河上发表的文章编成了一本书《草根族之声》。老谭还特别注意挖掘农民写手,培养年轻作者。胜天村村民朱沛之,在老谭的鼓励下,时有作品,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在2022年湘乡市“涟水扬清”廉政征文比赛中获优秀奖。

办杂志好辛苦。不仅要募集资金,准备印刷经费,还要收稿、约稿、排版配图,书本印出来后,又要送到千家万户,邮寄给国内外许多虞唐籍在外游子手中。老谭经常是一部单车走四方,单车后面挂着个大

读书征文老劳模的读书梦以文为梦征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nderC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