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 2014 年 11月 15 日的《东方早报》记者罗燕倩实习生刘炜杰出国看病只是孤注一掷的选择巨额的费用、语言的障碍、陌生的环境、渺茫的未来……对柴女士而言, 她翻越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到美国看病, 只是人生绝望中孤注一掷的选择。现在, 五个月过去了, 故事有了完全不同的走向,绝境中也有其他可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病房秋日的暖阳下,泡上一壶桂花蜂蜜茶,配上一碟刚买来的桂花绿豆糕和芝麻浇糖, 42 岁的柴女士没有想到自己还能这样享受悠闲的午后。今年年初, 当被主治医生告知鼻咽部黑色素瘤复发并出现肺转移时, 她陷入了一生中最低迷的时刻, 寻遍国内最好的医院, 虽然找到了对症的靶向药物, 但由于该药尚未进入中国市场, 她不得不四处寻药。眼看着救命的药物“弹尽粮绝”,是束手等待死神的来临,还是再做最后的挣扎?犹豫间,柴女士萌生了赴美看病的想法。巨额的费用、语言的障碍、陌生的环境、渺茫的未来……对柴女士而言, 她翻越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到美国看病,只是人生绝望中孤注一掷的选择。然而 5 个月过去了, 回想起一切, 柴女士常常觉得恍惚, 曾经准备接受生死考验、曾经准备经历未来长久的苦痛,在美国之旅中,一点痛苦挣扎都没有就解决了。故事有了完全不同的走向,绝境中也有其他可能。无计可施的癌症 2 柴女士从来就不是一个轻易向命运低头的人。早在 2005 年,她耳朵不适被确诊为中耳炎, 治疗后很快症状消失了。 2007 年开始,她时常出现耳鸣、耳闷塞感,起初没觉得异常,想着可能还是中耳炎,直到 2008 年,症状越发厉害了,甚至影响到了听力,且吸鼻后痰中带血,并伴有间歇性头疼。这让柴女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山西当地的医院做完各项检查后, 医生当即宣判她患的是鼻咽部黑色素瘤,属恶性肿瘤。“听到这个消息,瞬间觉得天塌下来了,甚至连抱头痛哭的时间都没有,第二天我们全家就出发去北京想寻求最好的治疗。”柴女士至今还记得在去北京求医的路上萦绕心头的只有三个问题:“确实是这个病吗?治疗的方法有哪些?治这个病最好的医生在哪里? ”常年做生意, 柴女士一家在北京有多位关系可靠的朋友, 他们一致推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是鼻咽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方面最权威的医院, 耳鼻喉科的两位专家看了片子后都认同鼻咽部黑色素瘤的判断。由于鼻咽位置隐蔽,且鼻咽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比较复杂, 因此很容易漏诊、误诊。柴女士出现的耳部症状也正是肿瘤堵塞或压迫咽鼓管咽口, 从而引起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减退。最终专家制订的治疗方案为先放疗后手术,再化疗。经历了漫长的治疗过程,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让柴女士痛苦不堪,恶心呕吐、精神不振、口咽部充血水肿伴有溃疡且进食困难,几个月时间体重骤减 10 多斤。然而,骨子里的坚毅终究支撑着柴女士挺了过来,最终检查显示柴女士的黑色素瘤通过手术已得到根治性清除,且各项肿瘤指标也恢复到正常范围。随后的几年里柴女士定期去医院复查, 一次次 PET-CT 结果正常也让她心中悬着的大石一点点放下,满心以为死神只是和自己开了个玩笑。然而, 每块乌云都镶着金边, 每朵白云下都会有影子。事实证明, 癌细胞的顽固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2012 年开始,柴女士发现自己的耳朵出现发黑的现象,后来确诊证实,复发的黑色素瘤正在一步步侵吞着她的生命。最终在去年 1
出国看病实例:美国看病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