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3060340 学时:64 学分:4
后续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3060340 学时:64 学分:4
后续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可作为今后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素质教育的公共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认识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本质特征,把握当今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前沿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生命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后续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掌握生命的定义和生命的基本特征、人类认识和研究生命的历程及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意义。
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类别及细胞的结构;掌握生命的元素和物质组成以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了解生物膜的结构、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原核与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差异。
掌握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酶的催化作用机制、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细胞癌化原因及研究进展;了解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
理解和掌握遗传学三大定律:Mendel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Morgan的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了解性连锁基因和伴性遗传现象、生物的性别决定和性别畸形。
掌握生物的遗传本质--基因的基本概念、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调控及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生物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理论;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掌握细胞通讯的基本原理和方式途径;神经系统、激素系统、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及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了解动物的学忆的生物学基础。
掌握生物分类系统和生物命名的基本方法;了解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特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容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体掌握种群的概念、结构、种群增长的特征与调节;群落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