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chf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60-70%心衰是因冠心病引起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临床对AMI早期的有效干预使更多的病人存活,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流行病学资料: 美国:-或纤维化;左心室扩大或收缩力减弱;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
C
患者过去曾出现或反复出现与基础器质性心脏病有关的心衰症状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呼吸困难和乏力;接受心衰治疗的无症状患者
D
进展性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强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安静时仍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需要特殊的干预治疗。
心衰反复发作需住院治疗且不能安全出院;等待心脏移植;需持续静脉用药以减轻心衰症状或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非住院患者。
心力衰竭的诊断(一)症状 1. 病因或(和)诱因下出现肺循环淤血的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咳嗽咳痰和咯血:干咳、劳力性咳嗽,咳白色浆液性泡沫痰或痰中带血丝(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粉红色泡沫痰(肺毛细血管压很高或肺水肿时血浆渗入肺泡所致)。
2. 心排量减少导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疲乏无力、头昏失眠、尿少、皮肤苍白或紫绀、心动过速、血压或脉压降低。(心排量减少时常伴有外周阻力增高,故动脉压可正常但脉压减小) 3. 脏器慢性持续淤血水肿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夜尿增多或少尿。
(二) 体征 1. 原有心脏病的体征上出现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P2亢进,两肺底湿罗音,如有支气管痉挛时可闻及干鸣或哮鸣音。部分病人有交替脉。
2. 颈静脉充盈怒张,肝肿大和压痛,肝颈征+(心源性肝硬化后此征不明显),低垂部位水肿-胸腹水(胸水:单侧时以右为主,双侧多见,腹水多在晚期出现),胸左缘Ⅲ-Ⅳ肋间可听到舒张期奔马律,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三)物理检查心电图、 X光胸片、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核数超影及心肌现象、脑钠素、血常规、血生化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Framingham标准)
主要标准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罗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增高(>16cmH2O)。
次要标准踝部水肿;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胸腔积液,肺活量降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心动过速(>120次/分)。
主要或次要标准包括:治疗5天以上时间后体重减轻≥。
符合二项主要标准,或符合一项主要标准及二项次要标准者可确立诊断
2009年ACCF/AHA成人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一)
1. 对于HF患者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以及细致体格检查 明确诱发或加重HF的病因。
2. 不推荐将心内膜心肌活检作为HF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3. 及时对HF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级,并规范其日常活动。
4. 若无禁忌证,应为所有有HF症状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
5. 对于符合上述条件但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替代。
6. 对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或心肌梗死后40天以上仍有缺血症状、经过长期合理药物治疗后仍LVEF≤35%、NYHA分级Ⅱ级或Ⅲ级、预期1年存活率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ICD作为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以降低死亡率。
2009年ACCF/AHA成人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二)
7. 对于LVEF≤35%、窦性心律、NYHA分级Ⅲ级或Ⅳ级的HF患者,尽管经过长期合理药物治疗仍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以QRS时限≥)时,无论是否已接受ICD治疗均可以考虑心脏再同步化(CRT)治疗。有禁忌证者除外。
8. 对于非洲裔美国人推荐使用肼屈嗪与硝酸酯类联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中重度HF患者可应用ACEI,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
9. 对于长期维持治疗的HF患者若出现HF症状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LVEF下降时需入院治疗。特别推荐使用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但应除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有禁忌证的患者。
10. HF患者出院时必须注意如下6点:合理饮食;选择最佳出院带药;按时服药(特别是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应使用足够剂量);适量运动;定期随访;监测体重;HF症状加重时如何应对等。
HF症状体征
HF诊断流程图
ECG, X-ray或BNP评价心脏疾病
异常
Holter或MRI、核素检查
评价HF病因,诱因,程度和类型
选择治疗
正常
慢性心力衰竭ch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