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翻译策略及其制约因素——《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之对比研
究
姓名:陈慧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岳峰
20090401
摘要本文选取《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依据描述翻译学理论及功能目的理论,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分析比较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并探讨影响这些策略的制约因素。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简介了《浮生六记》的内容及其在海外的传播,回顾了今人对其英译本所做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第二章基于描述翻译学的“规范论佑镅院臀幕礁龇矫娑粤礁鲆氡窘卸比分析,本章认为两个译本的译者在译法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布莱克的译本更倾向于可接受性;白伦和江素惠的译本更倾向于充分性。第三章基于描述翻译学理论及功能目的论,对这两个译本背后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本章认为社会历史背景、源文地位与翻译规范、道德规范、翻译目的与读者对象是造成译本差异的主要原因。第四章是全文的结论。通过对两个译本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适应目标文化和目标受众的需要,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致使译本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与超越文本之外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各关键词:《浮生六记》;布莱克;白伦和江素惠;对比研究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福建师范大学陈慧敏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浮生六记》为清代文人沈复所著,带有自传、散文纪事性质。沈复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并谈及生活艺术、闲情异趣、山水游记、文学评论等等,为我们留下了一幅他所处那个时代的生动画卷。原书有六卷,每卷皆有小题,实为六记,依次是:卷一,闺房记乐:卷二,闲情记趣;卷三,坎坷记愁;卷四,浪游记快;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据考证,该书现仅存前四卷,现在可见的最后两卷“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系为伪作,文字亦不如从前。作为一部很有价值的社会文献,《浮生六记》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有多种文字的译本,现可查的仅英译本就有三种,还有德译本,法译本,日译本等等,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本论文选取《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即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年出版的布瓸氡炯捌蠖斐霭嫔缭瓿霭娴陌茁缀徒鼗的合译本,以描述翻译学理论及功能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其进行对比研究,在分析译者翻译策略的同时,探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受的种种制约,即关注翻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译者和目标读者等第一章是综述。第一节简介了《浮生六记》的作者、内容、其流传发展、现存版本以及它的重要性,还介绍了它的语言和风格特征以及在海外的传播情况。第二节简要回顾了今人对《浮生六记》英译本所做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局限性。第三节简介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浮生六记》的两个译本及其译者。第四节介绍了本文研究《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所要用到的理论基础,即:描述翻译学理论,功能翻译理论以及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描述翻译学的任务是“描述在我们身处的世界上出现的翻译现象”,包括译本的特点、译本在目标文化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翻译的过程。由于描述性翻译批评能避免批评者所处历史时代审美期望的干扰,并能揭示每一种文学译作的特征与价值,所以最适用于对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同一文学作品的不同译本进行研究Q庸。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与其翻译目的息息相关。第四节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有综合分析法、阐述分析法、第二章基于描述翻译学理论中的“规范论”,尝试分析比较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并且探讨支配这些策略的起始规范。本章包括四个小节。第一节介绍了本章的理论基础“规范论”。图里提出的“规范论衔7胧且个决策过程,译者必须面临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两套规范或习俗的制约,翻译实际上是在规范制约下的抉择活动。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受到三类规范的制约,即:伊始规范,起始规范以及操作规范。其中,起始规范决定译者对翻译的总体倾向,即倾向于原文本还是倾向于译文文化的读者习惯。图里将这两极称为“充分性”和“可接受性。莱克因素对译本形成的综合影响。论文包括四个部分。文本批评和比较研究法。,福建师范大学陈慧敏硕士学位论文
如要较为全面地解释翻译现象,较好的方法是首先看看译本在整体上的起始规范是倾向于充分性还是可接受性,然后推测翻译规范背后的决定因素拍戏澹。因此,本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应用大量的例子对两个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探讨支配这些策略的起始规范。第二节采用例证法,从语言学方面对两个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一小节从措辞角度
翻译策略及其制约因素——《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之对比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