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妇女常见病。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成年妇女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位于胸大肌浅面,约在第2和第6肋骨水平
的浅筋膜浅、深层之间。外上方形成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窝。乳头位于乳房的中心,周围的
色素沉着区称为乳晕。
乳腺有15^-20个腺叶,每一腺叶分成很多腺小叶,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是
乳腺的基本单位。每一腺叶有其单独的导管(乳管),腺叶和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
状排列。小乳管汇至乳管,乳管开口于乳头,乳管靠近开口的1/3段略为膨大,是乳管内
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
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称Cooper韧带。
乳腺是许多内分泌腺的靶器官,其生理活动受垂体前叶、卵巢及肾上腺皮质等激素影
响。妊娠及哺乳时乳腺明显增生,腺管延长,腺泡分泌乳汁。哺乳期后,乳腺又处于相对
静止状态。平时,育龄期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乳腺的生理状态在各激素影响下,
呈周期性变化。绝经后腺体渐萎缩,为脂肪组织所代替。
乳房的淋巴网甚为丰富,其淋巴液输出有四个途径(图25-1)①乳房大部分淋巴
液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
可流向胸大、小肌间淋巴结,直接到达锁骨下淋巴结。通过锁骨下淋巴结后,淋巴液继
续流向锁骨上淋巴结。②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在
锁骨上拿仁巴结
锁骨1一淋巴结
腋动脉
腋静脉
胸肌间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
中央组
腋窝淋巴结一一-书
胸肌组
肋间淋巴
渝出途径
流向腋窝林巴
途径
胸廓内动脉
图25-1乳房淋巴输出途径
StA一9h f4
黔馨瓤
;i〕;;:)〕;){】l
第1, 2, 3肋间比较恒定存在,沿胸廓内血管分布)。③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
一侧乳房的淋巴液可流向另一侧。④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
向肝。
目前,通常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为三组:
I组即腋下(胸小肌外侧)组:在胸小肌外侧,包括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脚下组
及腋静脉淋巴结,胸大、小肌间淋巴结也归本组;
且组即腋中(胸小肌后)组: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
班组即腋上(锁骨下)组:胸小肌内侧锁骨下静脉淋巴结。
第二节乳房检查
检查室应光线明亮。病人端坐,两侧乳房充分暴露,以利对比。
(一)视诊观察两侧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或凹陷,乳房皮
肤有无发红、水肿及“桔皮样”改变,乳房浅表静脉是否扩张。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
平,如乳头上方有癌肿,可将乳头牵向上方,使两侧乳头高低不同。乳头内陷可为发育不
良所致,若是一侧乳头近期出现内陷,则有临床意义。还应注意乳头、乳晕有无糜烂。
(二)打]诊病人端坐,两臂自然下垂,乳房肥大下垂明显者,可取平卧位,肩下垫
小枕,使胸部隆起。检查者采用手指掌面而不是指尖作打1诊,不要用手指捏乳房组织,否
则会将捏到的腺组织误认为肿块。应循序对乳房外上(包括腋尾部)、外下、内下、内上
各象限及中央区作全面检查。先查健侧,后查患侧。
发现乳房肿块后,应注意肿块大小、硬度、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以及活动
度。轻轻捻起肿块表面皮肤明确肿块是否与皮肤粘连。如有粘连而无炎症表现,应警惕乳
腺癌的可能。一般说,良性肿瘤的边界清楚,活动度大。恶性肿瘤的边界不清,质地硬,
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小。肿块较大者,还应检查肿块与深部组织的关系。可让病人两手叉
腰,使胸肌保持紧张状态,若肿块活动度受限,表示肿瘤侵及深部组织。最后轻挤乳头,
若有溢液,依次挤压乳晕四周,并记录溢液来自哪一乳管。
腋窝淋巴结有四组,应依次检查。检查者面对病人,以右
手扣其左腋窝,左手扣其右腋窝。先让病人上肢外展,以手伸
人其腋顶部,手指掌面压向病人的胸壁,然后嘱病人放松上
肢,搁置在检查者的前臂上,用轻柔的动作自腋顶部从上而下
们查中央组淋巴结,然后将手指掌面转向腋窝前壁,在胸大肌
深面们查胸肌组淋巴结。检查肩脚下组淋巴结时宜站在病人背
后,们摸背阔肌前内侧。最后检查锁骨下及锁骨上淋巴结。
(三)特殊检查
X线检查常用方法是钥靶X线摄片(radiography
with molybdenum target tube)及干板照相(xeroradiogra-
phy) o铝靶X线摄片的射线剂量小于0. 01 Gy,其致癌危险性
接近自然发病率。干板照相的优点是对钙化点的分辨率较高,
但X线剂量较大。
图25-2孚L房摄影,癌肿
显示毛刺状肿块
乳腺癌的X线表现为密度增高的肿
乳房疾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