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提要
殷商时代的城市
周代的都城
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
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
中国城市建设史课程系列2 殷周时代的城市
殷周时代的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公元前17世纪,商部落灭夏朝(奴隶社会形成于夏朝),建立商朝。
商朝生产技术有了新发展,出现铜器,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革,农业产量提高、畜牧业发达、手工业类型增多、商业兴盛,出现了货币,创造了版筑技术。
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对立,社会出现分化。
公元前1066年,兴起于渭河上游的周部落,灭商朝,建立周朝,建立更为完善的奴隶制度。
殷商时代的城市
夏朝存在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在夏朝中、后期,中国的城市有一定的发展,主要有二里头古城、阳城、平阳、安阳、原城、河洛等城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为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古城,它是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标志。
二里头城址位于洛阳市区东20公里,偃师市区西南9公路,伊水和洛水交汇处附近。
二里头城址总体布局大体是:宫殿区位于遗址中部,南部为冶铸青铜器的作坊区,东部为制骨器的作坊区,并有大道与宫殿区相连。
殷商时代的城市
殷商时代的城市
(郑州)
⑴概况
郑州发现商代夯土墙和大片遗址,约2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居住遗址以及各种作坊,从遗址的规模、居民的成分、职业、大量的作坊等情况推断为大城市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
殷商时代的城市
⑵城市形态及分区
郑州商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0米,西城墙长约1700米,南城墙和东城墙长约1870米,周长将近7公里,包括总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
功能分区分明。城市内分布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手工作坊、农业居民点、墓葬区。
货币出现标志着商业活动的兴起和兴盛。
郑州商代遗址
殷商时代的城市
⑶建筑
建筑技术:住宅建造中出现版筑墙技术。
建筑类型:地面住屋、半穴居住屋、全部地下穴居。
建筑面积:大小悬殊大,反映阶级差别。
⑷城市选址
商城的选址注重“近水”,商城附近有贾鲁河、金水河、须索河等,城市与河流关系密切。可以看出,早期的城市与农业有密切关系。
殷商时代的城市
(安阳小屯)
⑴概况
安阳小屯一带,洹河两岸发现大片遗址,有宫室、庙宇、一般住宅、坟墓、土穴、窖和地牢等;
城市规模大,范围长达100多公里;
以小屯村为中心,发现大量的夯土房屋台基,考证为当时宫室建筑群的遗址;
有功能分区,但不严格;
王宫分为北、中、南三区;
外围有大沟,为防御性沟壕。
殷商时代的城市
⑵宫室建筑群遗址
数十处王宫建筑遗址全为地面建筑,形状多为矩形或凹形,面积大的为40m*10m,*8m,朝向为正南北,柱下有垫石(当时已注意测定水平)。
房屋结构:由柱础支撑的高大木架构。
王宫附近有窖穴。
王宫的外围为密集的居住遗址(奴隶主和平民),王宫的基址有一定布局,成组排列,住宅有东西、南北两屋相对,中间为庭院(当时已注意朝向和日照)。
半穴居(牲畜或罪犯或奴隶)。
各种手工作坊和墓葬。
城市建设史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