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煲稀米粥”和“煮夹生饭”,
----—两种文言文教学形式的比较
假设说让我回忆我小时候的语文学忆犹新的内容了。其实学习方式却异常简单,主反思:“煲稀米粥”和“煮夹生饭”,
----—两种文言文教学形式的比较
假设说让我回忆我小时候的语文学忆犹新的内容了。其实学习方式却异常简单,主要就是在上课之前必须事先把原文按要求抄在笔记本上,要求是每三行为一个单位,原文抄在正中一行里,整句和整句之间适当空出一些,这是准备工作。上课开场,老师就逐字逐句开讲,先译字,解释就注在第一行中;后译句,翻译就写在第三行中,就是这样从开头一直串到结尾。笔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译完了,就是读和背了,同老师讲的时候一个样,逐字逐句,先字后句,全拿下来。
最后就是挨个儿站到老师跟前“落实”了。长大后我做了语文老师,在思念传统的时候却更多地想着背叛和超越。于是同不少语文老师教文言文一个,我力求把文言文教学同现代文教学摆在了同一位置上,其实是大致把现代文教学的方法搬到文言文教学中,不再像我的老师教我们那样,逐字逐句了,而是把认识字面和句面意思和理解文章结合起来进展。
我的老师的教法或许代表了过去文言文教学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姑且称之谓“煲稀米粥式"教法,而我得感谢我的老师,因为正是这种方法,,说连文言文也学得轻松。但是我却总是诚惶诚恐,因为我总感到这样教是那样的不踏实,一到来真的时,学生对课文字面的认识总是破绽百出,这时我们师生就全然没了上课时那种轻松,所以,我把这种教法称为“煮夹生饭式”教法。
有时,说不定还得再用我老师式的方法,也“煲”一遍,把这夹生的“饭”再整成“粥”,这时候,总是感到极狼狈。值得提醒的是,如今文言文教学中,这两种形式仍然以各自的理由存在着,有时甚至是存在于同一个老师教案中。而我本人也常有这种不知所以的犹豫和彷徨,,语文老师难有释怀之感。
面对:实还得实,文言文教学更应该遵循文体特点的需要
事实上,我们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说到底还是对把持文言文教学中“实"和“虚”“文言文”来教,这是“实",因为要求“实”,就有一种让学生先从字面上至少弄个透彻的圆满心理,于是就最好采取从头至尾的描锚式学习法,唯有这样才感到放心。可是语文教学却有个时间和效益问题,,最大的难题是这样教学生不快乐,因为课堂过于沉闷。而在今天的以自主为主的教育前提下,老师也不会心安,,这是“虚”,因为同现代文一样教,课堂上给学生的空间必然要大,结果到头来内容学完了,字面可能还衰败实,或者字面上似乎处处学到了,结果是内容又没学实。况且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许多知识不只是靠理解就行的,转来转去,还是得由老师来给。这样做下来,你又如何去问课堂要效益二字?
“实"亦难,“虚"亦惑,该怎么办?
反思文言文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